烟中的那种辉煌。
再看看六十八军,六十八军的前身是华北六纵,说六纵还得从二纵说起。
1944年9月,晋察冀军区应抗战后期的形势变化,成立了四个二级军区。其中,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治委员刘道生、副司令员文年生(10月任职)、副政治委员刘杰(9月任职)李天焕(12月任职)、参谋长易耀彩、政治部主任刘道生(9月免兼)李天焕(9月任职)。1945年8月,晋察冀八路军展开对日作战的大反攻,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以冀察的主力部队为主,组建冀察纵队即郭天民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副政治委员李天焕、参谋长易耀彩、政治部主任李天焕(兼)。
当时的向仲华还在延安,没有到晋察冀来。
1946年3月,重庆国共和谈成功。晋察冀军区进行部队大缩编。野战军由9个野战纵队26个旅81个团。缩编为4个纵队9个旅24个团(每个纵队由原9团缩编为6团)。人数上缩减的更明显,野战军由原来的20余万人缩减至共5.1万人。精简整编后,晋察冀军区部队由31余万人减少至20余万人。
郭天民、刘道生两纵队合编为冀察纵队,撤销第9、第10旅和骑兵旅番号,其部队编入第6、第7、第8旅。正是在这一时间,原热辽黄永胜纵队和冀东詹才芳纵队番号撤销,冀东纵队第13旅副政治委员向仲华(第十三旅,旅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副政治委员向仲华)被派到冀察纵队接替李天焕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7~9月。国共内战打响,晋察冀八路军参加大同集宁战役。其间,冀察纵队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郭天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向仲华任政治部主任,所属三个旅整编为第四、第五旅,原第八旅编制被撤销,共2.7万余人。
冀察纵队共2.7万余人,这个数字出自六十七军军史。虽然准确。但值得商榷。因为当时的晋察冀野战军整体数字才只有5.1万人。而冀察的部队就占去了一多半,故值得商榷。
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伙同冀察军区政委刘道生,在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大裁军时私自瞒兵一万余人未裁掉的缘故。
研究晋察冀史,不全是正大光明,上得了台面的。1946年底,涞源会议之后,郭天民被撤销一切职务一事就上不得台面。但郭天民并不是无短处可抓,他在46年初晋察冀大裁军时私自瞒兵,就留下了短处。
一方诸侯,有令不从,瞒兵不裁,阳奉阴违。虽说所采取的是被历史证明的正确决定,但也犯了晋察冀的大忌,不严惩,你让晋察冀军区最高领导人以后如何带兵?
1945年抗战后期,日本投降,作为在冀察军区的地盘上,郭天民第一个率领冀察军区的兵力占领张家口。当年,日军有半数以上的物资仓库落入郭天民部队之手。虽说半个多月后,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迁入张家口,郭天民率冀察部队退守宣化。但在宣化的日军兵营、物资仓库尽落郭天民之手。据说,仅张家口伪蒙疆司令部缴获的金银珠宝就有不少,都保存在冀察军区政委刘道生的手里。这也是冀察军区有能力供养一万余被裁兵员的财力支撑。
听原冀察军区的老干部说,郭天民一直将张家口、宣化作为永久的支撑之地,所以仓库中的物资储存的不少。1946年10月初,张家口在南线取得胜利的同时,北线被傅作义军队偷袭,不得不放弃张家口。事发突然,只能撤人,来不及撤运物资,大批的仓库物资不是被迫烧掉,就是留给了傅作义军队。我猜,受到的人员、财力的损失如此之大,这也是郭天民在涞源会议上压不住怒火而大吵起来的主要原因吧?不少字
涞源会议,召开于1946年10月,晋察冀部队退出张家口的几天之后。涞源会议结束,郭天民即被撤销二纵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还在几天以前的9月~10月,郭天民指挥二纵参加张家口保卫战,在怀来地区歼灭国军3800余人。11月二纵在退出张家口之后的易满战役中已经看不见二纵司令郭天民的身影了,这一仗是二纵副司令韩伟指挥的。以后,晋察冀史上记载,1947年1月,杨得志到二纵,接替郭天民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6月,陈正湘到二纵,接替杨得志任司令员。实际上,郭天民早在两个月前就不在二纵的领导岗位上了。
郭天民被撤了在二纵的领导职务,可他还有一个冀察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呢?
但晋察冀军区领导随即作出决定,冀察军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