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补充之65军与一分区

补充之65军与一分区

区全部兵力扩展到十几个军分区9.5万人的时候,一分区兵力仍占五分之一近两万人。如果杨成武不是受一分区地域的限制,无法养许多兵;如果不是聂荣臻不断将杨成武编好的主力团调走,真不知道杨成武手下究竟能有多少部队。

1945年抗战胜利后,晋察冀抗日军队向正规军发展,一分区机关编成冀察军区郭天民纵队六旅,下设的16团、17团(以后四旅的10团、11团),是原一分区主力3团和25团。以后,这个旅历经二纵、八纵两个阶段,最后改编成j放军65军的时候,这个旅成为j放军65军的193师。这两个原一分区主力团成为193师的577团和578团。

以此推论:2003年65军之所以保留。主要是因为193师的存在。而193师又是从抗战时期的一分区、115师独立团发展来的。最终追溯到红一师这个最初的源头。所以保留65军193师,也就是保留红军红一师的这点骨血基因。

由此可见:全晋察冀只有独立团这个红军师的来源,再无其它红军师的来源。其余115师全部、120师全部、129师全部要追溯的红军师来源深厚广泛,晋察冀八路军虽多,哪里能比得上?这三个八路军师组成的野战军有多少?所以,2003年以后在保留的全部18个集团军之中能保留下65军这棵晋察冀独苗,已经是现任的zy军委最高领导给聂荣臻、杨成武天大的面子了,还管它是什么“乙种师”而不是“甲种师”的编制呢。

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一个小独立团。诞生了晋察冀六个军,还不算1949年直接隶属于华北军区的那些独立师。这些独立师是后来创建防空军、空军的重要部队来源,功不可没。这贡献大不大?傻子都知道贡献很大。但为什么被撤裁掉?说白了,只因为没有一个“好爹”。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可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有红色出生证才能保留户口,否则一律取消,不管你这支部队有多么大的历史贡献,就看你老爹是谁?你有没有显赫的家世?

故事讲到这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即使是讲部队的传承,j放军经过八路军传承红军的光荣历史。这主要是一个政治精神和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实际内容的传承。因为根据一分区的历史发展来看。说j放军65军193师是继承了一分区的部队延续,这一点千真万确。但如果说按照现在宣传的那样,193师是红军红一师和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的延续,这绝对是一个误解。

红一师改编成115师独立团,独立团花开两支:一是创建了晋察冀军区的一分区,这朵花有幸结子,终成后果;另一是扩编成一个存在时间不长的独立第一师,不幸过早夭折。一分区也好,独立第一师也好,总之,下面有三个团,是由独立团扩编出来的成果。

其中的三团走的时间最早,1938年2-3月间被一分区政委邓华带到了平西地区,以后这个团扩编为晋察冀军区六团、七团,算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三去其一。亲闺女走了,杨成武不甘心,思女心切,于是再过继来一个闺女。三团走,杨成武利用红军骨干,加上肖应棠带领的涞源支队,1938年7月以后又加上赵侗的国民军组成的五支队的基础部分,重建了三团,就是今天193师577团的原始骨架。

接着三团走的是二团,时间是1939年2月,去了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再没有回来。又一个亲生闺女嫁出去了。

最后走的是一团,原独立团基础部队保留得最多的一个团。1944年2月去了延安,1945年以后去了东北,以后成为第四野战军一部分,解放后一直驻扎在广东。这也是最后一个亲生闺女,就这样走了,一去不回。

三个亲生的闺女都走了,身边只有一个过继来的闺女不够,于是再过继一个。这就是现在193师的另一个团578团,脉络就更简单了,是原一分区赵玉昆五支队的一部分(晋察冀军区五支队这个番号,赵侗用完赵玉昆用)。

赵侗那个五支队,给一分区和晋察冀军区带来的重要干部不下十余人,且都是赫赫有名者。赵玉昆那个五支队,留给一分区的重要干部也为数不少:宋学飞、朱利、马青山,这些来自冀中的干部就这样在狼牙山扎下了根。3团、25团这两个团,是抗战胜利后组建冀察二纵六旅(以后是四旅)的主要基干部队。

193师最后一个团579团,来自平北军分区的40团,团长杨森,解放后曾任65军军长。这个团是解放战争初期组建二纵四旅时扩展进来的,就像65军除193师之外的194师、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