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狂飙:大嫂倦了,小兰过来帮帮忙 > 第488章 囚徒困境

第488章 囚徒困境

要论九家纺织小厂摆烂的行为,最气愤的莫过于勃北当局,毕竟钱真真切切地补出去,却没有得到持久性的发展。

本来补贴就是优惠政策,帮工厂增加营收,给工厂更多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当局也能受益。

这本来是双赢的局面,现在成了单方面输血,明明办好事却被倒打一耙。

第二气愤的便是纺织业的其余厂商。

看到摆烂的九家工厂拿补贴会让其他人心里膈应,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其他人拿的补贴更多。

关键是那群人在摆烂的同时,还把勃北纺织业的名声搞臭了。

为了维持相对正常的业绩,九家工厂还是要做一些订单,不然一点营业额都没有说不过去。

不过他们的水平大家都知道,商品在邻近的几个市卖不出去,哪怕亏本甩卖都没有服装厂订货。

无可奈何的老板盯上了省外的冤大头,把劣质面料卖往全国各个城市。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些小厂没那么恐怖,一次订单可以满足三个月的业绩。

冤大头是少数,但扩大到全国范围,总有人会被奸商上一课。

这属于一锤子买卖,第一次交易完哪怕不吃官司,也不再会有第二次交易。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人上当受骗。

上当的人不会说被哪个厂骗了,只会说勃北的纺织业水很深,和他们交易一定要谨慎。

这直接给勃北纺织业进行一波反向营销,同行业正常经营的工厂受到的伤害最大。

尽管他们都会一遍一遍解释清楚,但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损失了五成左右的订单。

目前的纺织业尚未饱和,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扩大,负面消息的影响会慢慢体现出来。

所以他们很希望政府可以出面解决,工商局、监管局找个遍,发现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他们干脆以“骗补”的名义报案,但经侦支队也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其实经侦支队不是不想管,而是一直被上面按着,不能轻易碰这个雷区。

队里接到的报警记录加在一起将近三四页纸,每次他们只能调查一下,叫那些老板来做个笔录。

九家工厂的老板已经习惯了,三天两头往市局里跑,一点都不带怕的。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事目前够不上骗补的罪名,他们自然安全得很。

老板心里有底气,协助调查时也嚣张许多,只要不越线,经侦支队奈何不了他们。

事实也是如此,经侦支队的人默默忍受着,等待事情反转的机会。

今天,机会来了。

经侦支队接到局长的命令,要对这些老板进行清算,先把他们全部传唤到市局。

这次没有再打电话,而是直接派人去“请”。

经侦支队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九家工厂请人。

通过大量举报电话积累的情报,经侦支队对这九位老板的信息了如指掌。

这家老板的办公室在工厂的西北角,那家老板喜欢在家里办公。

这家老板经常去河边钓鱼,那家老板现在位于某某洗浴中心的某某包间躺在8号技师的怀里。

......

出警不到一个小时,九位老板全被请到市局。

首次集体碰头的老板们立刻察觉情况不对劲。

平时他们最多两三个人在市局撞面,今天九个人全部集齐,估计要发生大事了。

难不成要对他们动手?

律师明明说过,他们现在很安全。

难不成他们得罪了什么人?

每个人都慌得要死,可他们不能进行交流,只能进行眼神沟通。

在互相见面后,九位老板立马被分开,带到小房间进行问话。

这是经典的囚徒困境,让他们见一面也是为了营造这个困境。

并且这次问话的内容犀利得多,平时只是问一问业绩,这次直接调去了税务局的数据,开始对工厂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和问询。

好几个人被问得满头大汗,但都没有说出重要的信息。

他们九个人是相识的,早就考虑过这种情况,由此产生了默契的约定。

一个人承认骗补行为,所有人都要被调查,所以囚徒困境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

只要熬过这24小时,出去之后照样肆意妄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