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13章 藏在史书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群众

第113章 藏在史书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群众

张异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提醒了许存仁一句,他对这老头的印象不错,但只凭印象不错,许存仁也不值得张异去滩这趟浑水。

不过今晚的一顿饭,还有他认真教导自己的样子,让张异感受到一丝真心。

恰好书桌上的东西,可以引发这个话题,张异干脆让自己努力一下。

如果能因此改变许存仁的决定,也算是功德一件。

如果不能改变,那也就算了!

“原来真会死啊!”

许存仁坦然一笑,似乎并不曾将这件事放在身上。

他却饶有兴趣地问:

“那你觉得陛下会怎么做?而他这种做法,是对是错?”

“先生心烦意乱,在纸上涂鸦之时,提到了宋时王安石废诗赋取经义,所以我大胆猜测一下,陛下应该对未来的科举心中有个腹稿,再结合前朝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的传统,我不难猜出陛下恐怕是在这之上再进一步,

如果我是陛下,我该怎么完成自己的设计,又让先生觉得不安?且又能堵住天下读书人悠悠之口?”

张异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许存仁的好奇心已经完全被他吊起来。

“想要推测这件事,就要猜到陛下想做什么?

陛下出身微末,就算当了皇帝,很多世家门阀其实也不太看得上他,就算我大明如今许多人都还在赌它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这皆因我华夏传承多年,从没有见出过陛下这种皇帝!

这些大族,往往是诗书传家,历朝历代都有人在朝堂之上发挥作用。他们的恶意,会加剧陛下的危机感,因为他知道不管自己喜不喜欢,只要公开科举……

大概率还是这些人掌握权柄!

陛下对读书人的警戒,让他有动力进一步改革大明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我猜测,

未来的科举,陛下会在经义上进一步限制,可是前朝已经把选题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再限制选题已经不大可能,

所以陛下应该会从格式入手,可这不是关键,

最关键的还是要禁锢士子的思想!

而能光明正大做到这一点,无非就是【崇古】二字!”

张异的所谓猜测,其实是早就知道答案,然后利用答案去推演过程。

可他说出来的话,却让许存仁脸色一变再变。

见到许先生的变化,张异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自己已经猜对了。

洪武三年,天下平定之后的大明才有余力专注到选拔人才之上,开科举!

朱元璋对科举科举做了新规定。

选题取自四书五经,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且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这套改革,对于大部分读书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抵触之心。

但皇帝背后的深意,却要在后世逐渐才显露出来。

朱元璋的做法看似没毛病,但其实将所有的规矩定死之后,无形中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这对于君主集权是有利的,但对于治理天下是否有利,那就另说了。

一个人的出身对于性格的影响巨大,纵观洪武大帝的一生,对于臣子的戒心是贯穿始终的,且作为一个伟大的帝王,他所思所想和自己所做的决定,绝不是拍着脑袋就想出来。

只看如今只是洪武元年,许存仁却对两年后的八股文问世略有知情,就知道这件事朱元璋早就有了想法,甚至,可能更加久远之后的宰相废立说不定他此时已经在谋划了。

张异从许存仁的反应中,知道了至少朱元璋给他透露过自己的思路,

而许存仁心里抗拒这种想法。

他接触许先生虽然不多,却能感受到这位老者身上的奔放之意,他对于传道授业的理解,肯定和朱元璋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不介意的事,许存仁却介意。

这就使他和朱元璋在“道”上的理解出现对立。

“你真的只是七岁小儿?”

张异说完,许存仁许久才说出这句话。

他今天带着张异回来,本来的目的也不是跟张异套路这件事,但话题被带出来,张异带给他的震撼远远超出想象。

这个不学无术,文法、文字烂的一塌糊涂的孩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