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21章 算学入科举

第121章 算学入科举

老朱郁闷不已。

这货终究还是个不求功名的道士,这种关系无数人命运的事情,他是一点都不在意。

“不过如果从我未来看到的情况来说,陛下的选择终究还是错的……

洪武三年朝廷开恩科,他选了三年的人才,最后自己觉得不满意,就把科举给关了!

其实从这件事来看,他大概也意识到问题,但他回到举荐制这件事,就又开了历史倒车……

从举荐制到再次科举,大明在那些年失去的东西很多……

举荐制确实,给皇帝选择上来很多人才,却也为大明埋下一些祸端!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本来皇帝想要削弱相权,但反而把相权空前加强了!”

“什么?”

老朱愣住,他来张异这里本意就是问问科举的事,怎么他还扯到举荐制上去了?

大明建立之后,朝廷缺人缺得厉害,加上北方不稳,如今选拔人才的方式确实是举荐制为主。

“科举,是朝廷通过公平的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哪怕这些人能力再差,再蠢,他也是天子门生!

而举荐,推举贤能,确实能推举上来不错的人才,但是……嘿嘿~

叔叔您也是走南闯北的商人,如果你入朝为官,你推举人才的话,会不会有偏向性?

比如说,我和黄大哥都是你应该推举的人,我能力比黄大哥强点,但黄大哥跟你亲近,你会推举谁?”

老朱刚想回答推举能力强那个,但话在口边他突然闭嘴了。

人性……

如果让大多数人选择,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官场本身就讲究抱团,他让手下人举荐人才,这其中的猫腻就不用说了。

皇帝不是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开恩科势在必行,可如果真如张异所言,开了恩科他又不满意然后选择继续沿用举荐制。

那这一来一去的这些年,朝廷上的士子集团不知道会安插多少自己人?

也就是说,他本来想要限制相权的动作,最后反而成全了他想要限制的那些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沉默了。

“其实你们也别太捧杀陛下,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人,人就会犯错,许多政策的作用是几十年,几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也懒得展开……

就说科举改革本身吧,他的矛盾在于,限制思想,等于限制了选拔上来的人才的品质,这些人陛下好控制是不假,可是大部人的能力不行。

陛下选拔人才是为为了干活,为了好控制他又选上来一批不能干活的人……

这其中的矛盾,就没有办法解决!

如果他一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自己的改制捏着鼻子认了也行,但他又不认,不甘心吗,最后还不是蛇鼠两端……?”

老朱的脸黑了,张异这话直接质疑了的执政能力,他在一边气了半天也说不出话。

张异早就习惯了老朱的脾气,也没有理会他。

反正他说得又没错,信不信就是别人的事。

人总喜欢脑补,尤其是对大人物有太多不实际的期待。

或者站在上帝视角极力贬低别人,或者无限拔高了一个能力。

在这个君权神圣的时代,黄和对君王产生一些光环是可以理解的.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一生,有太多供人去想象的空间。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老朱毕竟也是个人,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拧巴的性格,会做出一些很矛盾的事。

从举荐制到科举到后来的胡惟庸案再到南北榜案,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前期政策导致的积习难返。

南北榜之后,皇帝也许才真正意识到大明的问题,可老天爷已经不给他去改变的时间了。

你说身为一个皇帝,朱元璋厉不厉害?

那无疑是非常强的。

但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做的错误决策,一样不少!

“其实咱们那位陛下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他的性格,他就跟许多强势的父亲一般,有个臭毛病!

他觉得自己行,就觉得别人也行。而他又不相信别人比他行,所以又想将什么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明明不是仙神,却想做仙神之事,祸乱之源也……”

朱标不能认同太多了,在老朱后边频频点头。

朱元璋的面子实在挂不住,主动转移话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