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26章 杀人诛心,先生你不行呀

第126章 杀人诛心,先生你不行呀

开始列举可能会影响君权的行为。

张异点头,说:

“讷讷说得都对,这些都是可以让相权凌驾于君权之上的可能,其实咱们可以再简化一下,其实陛下担心的就是士子集团以某种方式抱团,欺负皇上!

而抱团的纽带可以是血缘,可以是同乡,可以是结党,也可以是其他,

只要官僚阶层中以某种纽带形成一种比较坚固的联盟,都是皇帝不喜的!

以前陛下处理的方式,是希望通过科举选上的人别太聪明,可是不聪明的人又干不了事,这件事就作罢了!

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总需要结局,至少咱们要让陛下看到咱们在帮他解决,所以我提议算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理由!

先生说前边的朝代曾经算学纳入科举,但最终时代还是将它淘汰了,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算学入科举不假,但在隋唐之时,通过明算科入仕的那批人,其实都是最底层的官吏,

人家门阀世家,根本就不带他们玩,名为科举,其实大家的玩法都不一样。

所以先生武断觉得算学不行,学生恰恰觉得可以,您想想呀,如果算学那些门阀子弟也要考,会有什么结果?”

“什么结果?”

“那就是,许多人熟悉的那套游戏规则被打破,许多本来应该入仕的人却无法入仕,算学这种东西和经义不同,你不会那就是真的不会……

它不像四书五经,可以背,你有个好先生,或者朝中有人,你大概是可以知道朝廷出题的思路,就算你文笔差点,思路对了,就很容易拿到高分。

可是算学不一样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种不受控制的考试方式,自然不会受到上层人的欢迎!”

张异的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但也将许存仁引入思考。

其实许存仁大概也明白张异说的意思,就是让皇帝在经义之外另开一科,

其实科举行到今天,民间早就形成一些强大的学派,这些人长期对经义的研究,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掌握了科举的方法。

一旦恩科开启,可以想象江南许多地方,类似浙东,江西等地的学子,会大量占据朝堂中的位置。

如果皇帝开了另一条路,并且将它提升和经义相同的地位,

等于将这些大儒擅长的东西,生生剥夺一块。

这看似简单改变,至少在科举初期的时候,会让许多人不适应,也会措手不及。

这就达到了张异说的,分化读书人阶层的目的。

读书人抱团的方式无非那几种,最重要的一种抱团就是同乡和同窗……

削减一部分的优势,就等于将优势让给另外一些人……

从君王的角度来说,这就达到了分化的目的。

只从目的上来说,张异这个提法确实可以应付皇帝。

不过,将算学纳入科举,将他提高到和经学同等的高度,并不符合许存仁的三观,二来、张异的提议是加强君权,也不符合许存仁的利益!

毕竟,他的家乡也算是才子辈出之地,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影响了未来浙江学子的利益!

张异见许存仁犹豫,心里也是叹息。

想要说服一个大儒去将算学纳入科举,本身就等于劝说别人打掉自己的手足。

先不说他们对经义看得极高,算学入科举这种事,本身就是违背他们三观的事,就算许存仁不在乎,他也有自己的利益。

再退一步,许存仁将这些东西递上去,能不能被洪武皇帝认可,都是未可知之事、。

这件事的推动,本身就比种痘法要难得多。

说白了,还是身为道士的他人微言轻,想要影响朝堂那是太难了。

而且他真正的居心,也不能说出来。

从削权的角度切入,是唯一可能打动朱元璋的东西,但他也不敢用宗室问题去点破算学的重要性。

不过张异有信心,只要朱元璋听到能分化官员结构这件事,一定会来兴趣。

从君王角度来说,他们肯定不希望朝堂中的官员都来自一个地方!

“嗯,也不是不能考虑……”

许存仁左思右想,暂时也同意了张异的看法,倒不是他觉得张异说得有道理,而是朱元璋那边逼着他交东西,他有点学渣马上要交卷了但还没有头绪,准备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满足皇帝分化相权的需求,这是其中一个不能说的点。

但递给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