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29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

第129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

千五百石。郡王岁支禄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及其他杂项。郡王的嫡长子袭封为郡王者,岁禄按始封郡王的一半支给;其他诸子年及十五,每位拨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并除租税。诸子所生之子唯世守永业。”

朱标念完,朱元璋问李善长:

“李大人,你认为朕这决议可行?”

李善长想了一下,发现其中也没有什么问题,点头答应:

“陛下,可行!”

“刘基,你说说?”

刘伯温闻言,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元璋一眼,道:

“亲王俸禄五万,臣以为颇高,不过陛下如果坚持,其实也无不可!”

朱元璋呵呵笑,又问:

“户部,朕问你这规制,会不会给我大明财政带来负担?”

户部尚书出来,回:

“陛下,虽然如今天下初定,财政紧张,但皇子这些钱粮还是能凑出来的……”

老朱问了一圈,百官的回答大同小异。

朱元璋意味深长说了一句:

“既然如此,朕就给诸位大人算算账!”

“我大明目前有六位皇子,其中太子不算,剩下的五位皇子每人五万石粮食,合计二十五万石!朕就不算朕以后再生的孩子,就算这些人!此为第一代……

第二代……,假设朕的儿子每个人给朕生下五位孙子,亲王者,其中五个人继承王位,不表,还剩二十个郡王!太子继位,除嫡长子继承大宝,其他四位皇子皆是亲王,

郡王俸禄六千石粮食,二十位郡王就是十二万石粮食,加上亲王九人,耗四十五万石!合计:五十七万石……

第三代,皇太孙登基,生五子,亲王加四人,亲王十三人,耗粮食六十五万石、初始郡王十六人,耗粮九万六千;郡王的嫡长子袭封为郡王者二十,岁入三千石,计六万石……

郡王诸子年十五者,八十人,赐田六十顷,合计赐予田四千八百顷,产出:六十四万石……三代合计:一百三十五万石……

到第五代,不说其他,只是郡王诸子,可超过三百二十人,每人六十顷田……”

老朱把这串数字念出来,满朝文武,莫不脸色难看。

按照朱元璋的算法,到第五代,大明朝的财政就有极大的压力了。

不对,不应该是第五代,这个算法不对。

皇帝不可能生这么少的儿子,朱元璋正当壮年,而且纳了不少妃子。

可想而知,未来恐怕会有十个亲王,二十个亲王,甚至……

如今朝廷的岁入,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两左右,根本不可能经得起这种政策的折腾。

“诸位爱卿都说,经义乃是大道,算学只是小数……

可是朕怎么没看到,你们一个人给朕看出这灭国之策?”

朱元璋的怒火,才是才真正爆发出来。满朝文武,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李善长,你是百官之首,你看不见?”

朱元璋第一个找李善长算账,李善长叹息,拜下。

“刘基,人都说你是全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可你怎么又看不到?”

刘伯温欲言又止,却也无话可说,其实朱元璋算那道题的算法他知道,但他如何能想到皇帝在这里给他设套?

皇帝训斥完刘伯温,又将目光对准户部。

户部上下,个个缩着脖子。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本该对这种数字敏感,可你们面对朕再三提示,却还说没有问题……

你们给朕说说,你们平时用到的算学都是怎么学的……?”

那些官员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基本上不太可能接触算学训练,进入户部之后,那就跟着前辈们学呗。

学得好坏,全凭天赋……

好在户部需要的算学也不算深,大部分人还能应付工作。

但朱元璋这种题,他们是真不会算。

或者他们也没想到皇帝会给百官挖坑!

“一个个整天说得好听,朕做起事来个个眼高手低?

朕是找人来做事的,不是找人来给朕背四书五经……

一个个帮朕来定义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你们倒是给朕把事情做好呀?

说什么崇古,怎么朕要重启的算学不是孔圣人留下的教诲?

一个个以私心猜度圣意,真以为自己是圣人?”

皇帝一顿输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