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术能承载大道,成就大道。
那读书人就不应当对道理以外的东西默守陈规。
所以理所当然的,刘伯温将标点符号和一种奇特的数字,列入求皇帝推广的工具。
标点符号的意义,阿拉伯数字的意义,
本质上还是提高教化的“效率”。
“很好,刘伯温,有你这篇奏疏,朕可以记你一功!”
相比起那些门阀出身,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皇帝不同,老朱这个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在务实这方面的要求已经刻画到骨子里。
算学入科举,换成别的皇帝未必会同意这种惊世骇俗的做法,他推行了。
而刘伯温所谓的工具论,效率论,
也深得皇帝欢心。
“回头朕让人抄录一份,送中书省,让他们交给百官诵读!
你说的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朕也会推广……”
刘伯温闻言,低头道:
“此功劳,臣不敢认领,这些理论,其实也是臣从张家那孩子那里听来的……此论点,皆是那孩子所言,臣做的不过是记录与润色……”
老朱颔首,张异这小子行事,一直贯穿着他那句“小术可窥大道”的说辞。
他提出来的东西,也许不一定如同种痘法立竿见影的去改变这个世界,但也通过点点滴滴的变化,潜移默化影响历史的进程。
所谓大道如水,润物无声。
以小术窥见大道,何尝不是一种道理,一种大道?
“这小子,心中竟然有道……”
将与张异交往的记忆一一回忆,朱元璋一惊。
以前的张异在他看来有许多形象,是得了仙缘,有缘窥视未来的福德之人,是有些异术的道士,
但老朱唯独没有觉得张异是得道高人。
有自己的理想,能践行自己的道路,方为得道!
“就这一点,张正常都比不上他家这个逆子……”
“陛下?”
老朱话说到一半,整个人就神游物外。
刘伯温轻声提醒,他才回过神来。
“刚才说到哪了,效率是吧?
那孩子说得不错,一切能提升效率的东西,对于教化和统治,都有好处!
朕会下旨推广这两个东西,对了,可能有另一个东西,也可以推广一下……”
朱元璋从自己的书桌上,拿出一叠铅笔,交给刘伯温和许存仁。
“有人从民间给朕送上来这种奇特的硬笔,朕玩了几天,发现也还不错!
你们两个拿回去试试,如果能提升效率,这东西也推广下去!”
许存仁和刘伯温接过铅笔,在手中把玩。
“朕本来只觉得,这东西可以分发给斥候,在军中使用比较方便!
如果刘基今日提醒我,能提高效率,也就是降低教化的成本。
那这东西你们给朕试一下,如果真的能提高效率,
朕连这个东西,一并推广!”
“是!”
刘伯温和许存仁答应下来,他们二人本来应该走,但却赖着不走。
老朱大概也明白他们想要说什么,问:
“刘伯温,你见过张家那次子一面,你对那小子评价如何?”
刘伯温想了一下,说:
“这孩子心中有道,可福泽苍生,心中有魔,可覆地翻天!”
“嗯……”
“那就压压他的魔性,许存仁……”
老朱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是转身询问许存仁:
“国子学那边,那些混小子们都老实去上学了?”
许存仁道:
“自从陛下让人去训斥他们之后,对方都老实上学了……”
许老苦笑,皇帝所谓的训斥,其实就是给各府的子弟送板子去的,皇帝亲自来“劝学”,那些逃学的功臣子弟自然不敢不听。
别说原本逃学的,就是有些公侯府一直坚持自己请老师,见到皇帝发火,也乖乖把子弟送到国子学。
国子学从建立以来,第一次有那么多学生。
不过这也造成了他管理上的麻烦,毕竟那些孩子的父辈,大多数是在战场上拼命的。
老朱手底下的功臣,底层出身的太多,所以家庭教育很成问题。
“朕给你权力,他们敢闹事,你给朕狠狠打,出什么事朕给你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