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

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

中不敬天道,所行却最贴近天道!

天道不需要你敬畏它,而是需要你了解他,学习它!

冷暖交替,就是大道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为这些不能改变的东西伤神,还不如利用窥见的天机,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

我等修道之辈,求长生难不难,可难,就不求了吗?”

“换而言之,这大明朝廷诞生,就注定很难了,那再难,难道就不活了?

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也问心无愧,总好过因为窥见未来而活在苦痛之中!”

张异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所以天机不可泄露,窥见未来之人,未必能承受其重!”

“娘的,被你这小子教训了!”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瞬间的失落被张异看在眼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激励自己。

老朱心头一阵暖流流过,这家伙不错。

“这些闲话少提,回到刚才的问题!

你认为迁都北方,也是天家应对寒冷期的一个好选择?”

“没错,迁都北方是必然的选择,关于经济,民心的事,以前咱们聊过!

就从天数这个角度来说,在寒冷期中建立的王朝,注定会边患不断!

其中以北方最为麻烦!

大明建立,民心本来就不稳,尤其是北方怀念前元者甚多。所以北方未来肯定要布置重病。

如果朝廷在南,对于军队的掌控,是鞭长莫及。

不管皇帝如何安排,未来都很难避免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唯有将政治中心迁徙北方,才能化解这个局面!

其中只从军事的角度说,开封就不合格,他和应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长安我说过了,它不再是一个适合成为首都的城市,所以也可以排除掉!

历史上能成为都城的选择不多,像洛阳之类跟长安有相似的痛点,唯有大都最为适合成为首都!

虽然大明也受寒冷期影响,但大都附近的华北平原,依然是不错的产量之地!

加上海运,运河两大水路,能将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大都!

这才是我大明未来国都的不二选择!”

“可是,大都毕竟距离蒙古太近……”

朱元璋说出他不选择大都真正的原因。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应天当成永久的都城,他对应天府有诸多的不满意,可跟大都比起来,他还不如选择应天府。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蒙古人的强大,朱元璋从来不曾小看!

就算将他们赶出中原,蒙古依然拥有大量的蒙古族人。

张异心领神会,这确实是历史上老朱基本不考虑大都的原因。

在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彻底灭了北元之前,蒙古人对大明的的威胁才算解除不少!

可就算是北元覆灭,阿鲁台、瓦剌和鞑靼这些威胁,也延续下来。

瓦剌甚至还完成过帮助大明君主留学他国的壮举。

所以朱元璋不肯选择大都,也是情有可原。

“叔叔说得,好像大都破了,在南方皇帝就有选择一般……”

张异简单地画出一个大明疆域的地图,指着大都说:

“假设我大明的守军失去大都,您看看整个北方,是否有险可守?”

“您不用回答,我来告诉你,北方除了济南,一个能守的地方都没有!一旦蒙古人破了大都,直扑应天毫不费力!”

张异说这段话,并非危言从听。

而是他从未来的靖难,总结出来的经验,

燕王朱棣能取得天下,有许多有因素。

但他能以一藩兵力对抗整个朝廷,还能拿得下天下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时期欠下的债务。

北方终洪武一朝,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除了济南,北平,真定等少数区域,其他地方只能用鬼蜮来形容。

许多州府,县城,城墙破旧,

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朱棣一路南下,基本遇不到太像样的城池挡住他的大军。

那还是经过了洪武朝三十一年,大明和平统治了三十一年的北方。

由此可知,现在的北方烂成什么样?

这样的北方,有什么战略纵深的意义吗,没有。

如果有,但凡靖难之时北方有像样的发展,哪怕多几个像济南那样的城市,朱棣几乎不可能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