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此事有成,孔家欠小真人一个人情,以后孔家和张家,当世代交好!
还有,若我曲阜孔家因为此策改变现状,我就是贩卖家产,也要给小真人送一千两金子过来,当是谢过小真人的指点之恩!”
一千两金子,放到外边就是一万两银子。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是孔家家大业大,才敢夸下海口。
由此可见,孔希学确实被自己说动了。
张异嘿嘿笑,他有些心虚。
提议简化文字,他可不是出于什么好心。
这东西看似对儒教有利,但本质上,这玩意绝对是一门屠龙术。
它未必能砍死孔圣人流传下来的道理,对于以儒教为根基的士大夫阶层,却能剥掉一层皮。
文字简化,知识传播的效率变高,看似利益儒家,
但谁规定知识会等于【儒学】?
识字率上来之后,老百姓可不会那么好忽悠了。
人一旦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思想就会不受控制的放飞。
先不说因为读书人增多导致士大夫这个阶层价值会降低这件事,大量没有上升空间的读书人,会去反过来反思儒家的合理性。
张异想要传播简体字,是因为他知道文盲率的降低,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利于于华夏千秋万代的,却未必利益大明,更不会利益士大夫阶层。
他敢光明正大的忽悠孔希学,甚至敢忽悠皇帝,
是因为他笃定了哪怕这些人再英明,他们也看不到后世数百年的变迁。
许多东西,就如朱元璋为子孙规定的许多“祖训”一样,初心确实是好的,可世事变化,绝不会随着人的心意改变。
张异影响不到皇帝,他却有机会影响孔家。
从认识孔讷的第一天起,他这个想法就隐约成型。
不过在杨宪坑害他之前,他对推动这件事并不太着急,只是那件事之后,张异对朝堂的厌恶,导致了他对此事更加上心。
简化文字,是能利益华夏千秋的良药,但对于儒教来说,是一剂慢性毒药。
张异来自于一个充满反骨的时代,人们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他觉得所谓理想的世界,不是公知们吹嘘大师辈出却有着98%的人都是文盲的时代,而是大家人人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力,不再俯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师,才是最好的。
所以,张异也想在大明,见证一下前世那些人如丧考妣,说群星璀璨的时代不再有的模样。
而这一切,将从今天开始。
“天下能屠龙者,唯二!
一者孔家,二者君王!”
想要推动简化文字,远比算学入科举更难。
张异并不会小瞧天下人,儒教是这个时代的正统,也集中了天下最聪明的那批人。
别人也许看不到百年之后的变化,却能明白简化文字会带来儒家集团根基的动摇?
推行简体字,让竞争对手变多,当权的人肯定不会去做这件事。
他们没有动力去改变什么,甚至会为改革提供阻力。
就如算学入科举需要君子六艺作为招牌一样,推行简体字也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和一个能推动此事的人。
天下能推动此事者,除了孔家,只有皇帝。
皇帝张异接触不到,孔家是张异能找到的最好的选择。
作为儒教的精神图腾,孔希学如果以减少教化成本这个理由说服皇帝,简体字有那么一丝可能得到推行。
若是张异心中的想法能得到推广,这件事的影响性绝不会比算学入科举低。
百姓识字率上去,即使什么都不用做,也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张异看来,如今的知识分子阶层是畸形的。
他们明明掌握着知识,却太过专注于玄学,权力。
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会在闲暇之时,对某些东西进行改变。
这些人,也大多数是在功名上不顺的士子。
既然如此,读书有什么用呢?
知识的垄断,已经形成了一种阻碍社会发展的东西。
如果只是的流传,能突破“士”这个阶层,在工农商里都有传播,自然会有一些人因为知识而做出改变,发明出以更有意义的东西。
张异是穿越者,可穿越者不等于什么都懂。
与其说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