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人,他们其实想要将老夫带走,但最后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若是那天他们真想动手,你道观里的师兄活不下去!”
孔克坚话音落张异登时毛骨悚然。
如果那天他在道观,恐怕自己已经死了。
张异很庆幸,自己后边的动作并非小题大做,他知道这个时代不太平,可却没有想到,应天府中也藏有许多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东西。
但转念一想,其实也很正常。
就如老朱登基之前重用的尚书张昶,人家就摆明车马心向北元,老朱杀他之前都不曾屈服。
元朝毕竟统治了天下八十年之久。
还念着前朝的百姓,甚至某些逃兵之类的人,藏在民间其实不少。
他们之所以没有在史书上蹦跶,是因为北元败得实在太快了,
这天下已经没有这些老鼠冒头的机会。
只是孔克坚,大概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才会让张异的生活泛起一些涟漪。
可这也提醒了张异,这个时代很危险。
他们也许动不得其他人,可迁怒百姓是做得到的。
“那孔老爷子为什么不跟陛下说?”
“以陛下的多疑,我跟他说这些事就是节外生枝,反正陛下又不会出宫,这些危险他遇不到!
若我说了,他说不定还怀疑我孔家和前朝有牵连!
老夫为了安全起见,连孔讷和希学都没说,那阵子担心受怕,老夫还真想一走了之!”
孔克坚突然病重,除了感染之外,大概率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求生意志了。
张异若有所思,这位老爷子能提醒自己,至少代表他对自己多少有些真心感激。
行,这情他认了,大不了以后少坑孔讷。
他的忧心是对的,朱元璋本身就对孔家不信任,如果孔克坚再说这些,皇帝心里始终会有一根刺!
所以孔克坚选择闭嘴,让这件事当做没发生过。
张异点点头,说道:
“那就多谢老爷子了!”
二人再聊了一会,张异告辞离去!
……
第二日,早朝。
当着百官的面,孔克坚呈上罪己文书,一时间满朝文武皆惊。
这件事虽然早就从宫里流出消息,可是孔克坚赌上百年孔家的名誉,给孔家过去的行为做了定性。
这依然让人唏嘘。
皇帝对这件事自然是大喜过望,孔家自污,越发显得他夺取天下的正义性。
这件事算得上是大明舆论上的大胜利。
加上大都攻破的消息传回来,整个朝堂之上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息。
皇帝当场封赏孔希学和孔克坚父子,算得上是投桃报李。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孔希学在父亲的授意下,开始进入戏肉部分。
“说!”
“臣和父亲这阵子论道,深感孔家子弟多年以来,已经逐渐忘记先祖教诲!
陛下上次的训诫,臣一直铭记于心,祖宗留下来的好法度,不能在我辈这里失去!
而先祖所行,无非教化二字!
可见教化才是我孔家的本分!”
孔希学一番话说下来,百官登时寂静。
教化,也是每个儒家士子的本分。
儒家能掌控相权,靠的就是教化二字,天下文人莫不出儒家,才让皇帝无可选择!
可教化之权,严格来说也早就不在孔家手里。
衍圣公一脉的子孙,也确实出过一些大儒,可比起那些如星辰璀璨的天才来说,大部分是不值一提的。
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眉头微皱。
他们直觉孔家要搞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因为心有不甘?
而朱元璋,朱标父子对此心知肚明,可老朱依然表现出和群臣一样的戒备……
论演技,皇帝是可以的。
孔希学没有多言,而是献上一份奏疏。
朱元璋打开一看,龙躯剧震。
百官的好奇心,被这两人勾起来,大家伙都等着皇帝解开谜底。
“简化文字,减少教化成本?这就是你爷俩想出来的法子?
孔希学你别说,让老爷子说!”
朱元璋将目光转到孔克坚身上,孔老爷子说道:
“臣这些日子混混沌沌,蒙陛下庇佑,最后苟活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