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这声杀,外边许多人瞬间瘫倒在地。
李善长,杨宪。
这两位中书省宰相从里边走出来。
“太子殿下……”
两位宰相的脸色都不太好,见过朱标之后,李善长拂袖而走。
杨宪却还想给朱标求个情,他看了看里边,又看了看朱标。
朱标没来由对此人产生一丝厌恶,这朝中的风雨皆是因为他而起。
若他不是没有半点容人之量,怎么会主动去挑衅张异,最后惹出这等事情?
不过他没有多言,只是点头,然后进入御书房。
李善长等人左脚才走,朱元璋已经进入工作状态。
能不宣而入御书房的人不多,朱元璋抬头看了朱标一眼,道:
“跟张异聊完了?”
朱标点点头,既然他跟张异聊了这么久,皇帝应该不至于不知道。
“张异那小子给你说了什么?”
朱元璋的语气轻松,朱标就知道父皇其实不知道自己和张异的对话,其实想想也该明白!
朱元璋再监视谁,也不可能监视自己。
他回答:
“聊了许多,只是有件事儿臣很在意!”
“是什么?”
“关于二弟的事?”
老朱本来轻松的表情,瞬间凝固在脸上:
“你二弟也造反了?”
老朱本能说了一句,但想想不太可能。
张异虽然没有提到过朱樉,可也没说过有人在朱棣之前造反。
朱标回:
“那倒没有,只是提了二弟未来的死期罢了!”
他没有卖关子,将朱樉未来的命运说给老朱听。
老朱听得青筋暴突,他自己的儿子以后居然会成为这种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只是听到后来,老朱的愤怒化成迷茫,迷茫变成无奈。
最后,却幽幽叹气。
“子不教,父之过!”
窥视未来看似美好,但如果未来不可改变,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张异告诉他,关于朱樉的命运,朱樉的改变,甚至朱樉的心结。
这种心结,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朱棡,朱棣,甚至朱橚身上。
他知道又如何,他能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去解开儿子心中的结?
可是朱樉他们的心结,不就是因为他们足够优秀吗?
因为优秀,才会对前程感觉到绝望。
可他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又有何错?
朱元璋想起前几日,自己打压朱樉的场景,莫名觉得无力。
“朕知道了!”
他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只能淡淡回了一句。
老朱不想在这问题上纠缠,他转移话题:
“这次工部的事,你怎么看?”
“儿臣觉得,该杀……
这工部,乃至整个工部折射出来的问题,并不在京城这些小小的工程本身!
朝廷未来要开启的运河工程,还有各地的水利建设,才是大头!
如果不遏制这股不良风气,杀鸡儆猴!
工部贪腐的这点小钱是小,可未来被贪墨的钱财,可是会动摇国本!”
朱元璋却是没想到,朱标会在这件事上全力支持自己。
如果是以前的他,大概又要提出什么儒家仁政那套,劝自己少杀一点。
他心中颇为欣慰,看来让他独当一面,去见证市井的疾苦,感受着外界的风雨,这一招算做对了。
朱标正在迅速脱去他身上的稚气,成为一个可靠的太子!
也许再过几年,就可以提前让他真正参与决策国事了。
老朱这次借助工部大动干戈,除了帮张异出气,确实也有为未来打算的意思。
既然迁都被当成国策定下来,父子二人清楚,关于张异指点的修运河之事,也要提上日程!
这件事要推动下去的话,工部的重要性恐怕要往上提一提,至少可以压过另外一个怨种刑部,甚至可以暂时压过礼部,成为比比较重要的部门。
现在先将工部整顿一下,定下调子。
以后才好管理。
朱标问:
“父皇这次,是不打算将问题扩散?
我看两位宰相,脸色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