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觉得真如神来之笔。
这唱词听着粗俗,可百姓就是喜欢这种粗俗。
自古以来,乱世民谣,是最容易传播谣言的手段。
张异这段唱词,其实就是接近民谣的东西,以这种手段去传播,确实比去搞一些高雅的东西有用多了。
所谓民心……
朱元璋在接触传播学之后,也在思索那是什么东西?
民之一字。
包括士农工商所有阶层,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
可所有阶层之中,农民是最多的,他们也最能代表民心二字。
张异这种手段,无疑是将药王信仰,扎根在最底层的民众心里。
这才是传播学的真正应用,老朱对这小子接下来的动作很期待。
“朕是不是要提前【回到】京城?”
大年初一还没过,老朱就想去清心观了。
不过他强忍着这个冲动,此时出现在清心观,他的身份就穿帮了。
朱元璋对老张道:
“你让张异放手去搞,朕想看看他能做出点什么来?”
张正常起身,再跪下去,谢过皇恩。
犹豫了一下,张正常道:
“陛下,臣认为这古战场的黄土,可以供奉在永寿宫!”
朱元璋眯着眼,这老张的心思他心知肚明。
谁说和尚道士,就一定能看破红尘,淡泊名利。
只要有立场,人就不可能没有欲望。
张正常不说,慧昙也同样有自己的欲望。
所谓欲望,并不一定指财色……
自己挑选出来的主持方丈,他对对方的人品还是了解。
但既然站在天界寺的立场,还是佛门领袖的立场。
在佛道之争纠缠了近千年的情况下,道门有崛起的趋势,佛门自然也会警觉。
他们于自身可以苦修,但为了教派的利益,也不是没有手段,
同理,张正常当然也不希望自己辛苦的功劳被天界寺分走。
不过从皇帝的立场来看嘛?
朱元璋笑得有些玩味。
张正常跪在地上,忐忑不安。
“永寿宫,你镇得住那些道士?”
朱元璋一句话,说得张正常老脸一红。
关于永寿宫,或者正一道一脉分裂之事,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前朝,蒙古皇帝册封张天师,正一道一脉风生水起。
因为天师常驻龙虎山,京城却得有人主持。
如果按照张异的说法,就是龙虎山在京城设置一个驻京办。
可也是因为这个驻京办,后边出了事。
皇帝信任龙虎山,对驻京的道士也很好,而且因为亲近的关系,蒙古的皇帝对驻京道士越来越好。
以至于后来,外派的龙虎山弟子,逐渐发展出另外一支派系。
这支派系,甚至已经影响到龙虎山天师一脉本身!
这支派系,叫做玄教!
也亏得当时的天师应对得当,这玄教后来也没落下来!
可没落归没落,玄教的人还是留法脉下来,还刚好在这一代掌着永寿宫。
这永寿宫虽然名义上是龙虎山座下道观,也是南京最大的道门道观。
但上次老张来京城,都没住在永寿宫。
由此可见,这其中的尴尬。
“永寿宫也是我正一道的道观,自然镇得住!”
老张在皇帝禁绝僧道之后,将许多道观交还给皇帝,但正一道几座嫡系的道观,他还是有话语权的。
但这话他说着,都觉得心虚。
不过话说回来,应天能接得下古战场黄土的也就永寿宫了。
给永寿宫,也比给天界寺好吧?
“这件事先缓缓,朕看那那小子的表现……”
朱元璋终究没有答应张正常,却留了一个口子。
但就是这句话,也足以让老张喜出望外。
接近这位帝王久了,他也大概了解朱元璋的脾性。
他抬你,但如果觉得你功劳太大,也会打压你!
这北地一行,龙虎山的名声伴随着种痘法,那是如日中天。
张正常带着古战场的土回来,这是这场政治大秀的巅峰。
皇帝因此受益,龙虎山也会受益。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慧昙却主动提出要超度英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