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着,就是!”
凌说没有继续说话,他小心翼翼,将陛下借给他的望远镜放好,
跳下箭楼,对下边的手下使了个眼色。
这些人消失在人流中。
清明时节将近。
人都不多的县城,百姓的流动也比以前多了许多。
不少百姓,拿着自己用辛苦钱买的祭品出城,去祭奠自己的祖先。
华夏虽然人心分离,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是刻在每个汉人的骨子里的。
崇拜祖先,这也是汉人的优良传统。
在这思念先祖的节日中,给了许多人行动的便利。
“这些军爷的人不多,小的打探过了,他们似乎是遇着了境内的残兵被冲散的运粮队伍,在县城休整几日,马上就走!
这几天不心动,就错过了!”
“今日清明,回乡祭奠的人来了不少,县城也热闹起来!
咱们一小股人行动,杀他个措手不及……”
“剩下的人,可以去围攻县城!反正等附近的明军反应过来,咱们也带着物资走了!”
“兄弟们,干了!”
海边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一艘一艘的船,停靠在岸边。
从船上跳下来不少人,兴奋地朝着内陆奔袭。
这些人,有些人一看妆束,就不是华夏子民。
他们口中喊着类似八嘎的言语,手中的长刀寒光闪烁。
另外一些人,却是华夏的服饰,手持刀枪,也是兴奋非常。
“杀!”
他们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开始从海边的一些村子杀起,瞬间血流成河。
另外一批人,却离开大部队,朝着现成奔袭。
“来了!”
胶州长期受受到海盗侵扰,早就有一套预警机制。
海边一出事,马上有人报告。
王知县第一时间不是派人去支援还办,而是组织民兵开始防御。
凌说就静静地看着,也不干预地方的行动。
他这次前来,就是代表着皇帝,去亲眼见证地方上的情况。
只要不是必要,皇帝让他只做一个看客。
王知县显然并非庸才,长期与倭寇的斗争中,他也有了熟练的经验。
大明的军队,大部分都在前线战斗,作为明朝腹地的普通县城,朝廷的兵马并不多。
地方上的防护,主要还是知县联合地方的乡绅组织民兵。
可是令人尴尬的是,北方很多地方穷得连正经的乡绅都没几个。
大概也是县城糟糕的防御力,那些运粮的队伍连进城都没有,他们自己搭建的简单的防御工事,马上起到作用。
现成并没有余力去帮助村寨,大一点的村寨倒是有简单的防御工事。
可小一点的村子,基本就只能自生自灭。
王知县从逃到县城的人口中,知道了这次倭寇的人数,好像超出预期。
“三千……”
凌说听到这个数目,也是脸色大变。
三千倭寇,这已经不能说是一支倭寇了。
倭寇和海盗,他们可不是属于一个势力的整合体,而是由无数的势力形成的。
能聚合出三千倭寇,只能代表一个可能,那就是胶州这次是被一群海盗给盯上了。
且他们联合起来,进攻一座城市。
“这些倭寇是越来越猖獗了……”
王知县怒叱一声,但他也知道情况紧急。
因为,县城的民兵加起来,连两千都不到。
凌说眉头皱起。
这次倭寇的行动似乎比想象中更大,陛下的谋算到底行不行?
三千倭寇,已经远远超出城外诱饵的数量,加上胶州也挡不住这些倭寇。
本来,如果城墙坚固,这也不算事。
可是北方的县城……
凌说看着那破烂的城墙,摇头苦笑。
“你们也去帮忙守城……”
无奈之下的凌说,开始吩咐手下的检校。
倭寇和海盗的大部队很快来到县城,海盗行事,讲究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
杀声,喊声,夹渣着火箭,从天上落下。
王知县组织的民兵,也开始利用防御工事抵挡对方的进攻。
作为皇帝的耳目,凌说登上高处,去见证这一切。
倭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