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316章 家与国的选择,沽名钓誉

第316章 家与国的选择,沽名钓誉

可百姓又得到多少好处?

难道浙江就没有海盗倭寇之乱,真正被屠戮的人,是那些富户老爷,还是无辜的平民?

其实说白了,两位先生口中的百姓,不过是尔等身边的亲朋,那些真正的底层,先生未必看得到……”

张异见二人不语,继续说:

“虽然小道没去过江南,可也知道除了宗族里的人,地方上的百姓对朝廷大败海盗的事情是欢迎的。

那些被杀的富户,百姓不见得会同情!

而这场杀戮,是延迟了十几年,本应该在元末完成的杀伐!

只是陛下给了江南富户十几年时间,他们并没有珍惜!

所以活该有此一劫!

乱世,地方上的豪强和富户浑水摸鱼也就罢了,那些人本应该在元末被新的统治者洗牌。

只是大家投对了人,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而顺利完成朝代的更替。

无论是海上贸易,还是约束手下人的劫掠,本应该停下来。

可是江南富户们,还在按乱世的套路,在新朝建立后执行。

这朝廷要不动手,难道还等着过年?

刘先生。就不说他们养寇自重,咱说个道理……

陛下规定,商人税三十税一,可有一个商人能把税收交给朝廷?”

刘伯温苦笑,无法回答。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朝廷运转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税收……

税收,就是朝廷的命根子。

一边富可敌国,一边却不愿意交税……

您说,朝廷动这些人,过分吗?

所以别说小道看不上您,我爹一个方外之人,都知道纳税光荣。

您和您的同僚,口口声声说是为苍生百姓,却想着如何钻朝廷的空子……

这在我看来,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先别急……”

张异看刘伯温马上要跳起来反驳,一句话打断他施法。

刘伯温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

“我知道您刘大人是有些家国情怀的,也为官清廉……

但也仅此而已!

当您无视江南存在的乱象,却从不曾跟陛下提出建议改变。

您身为御史台的实际控制人,在家和国之间,你早就做出选择……

那今日何必为江南被血洗的事情悲伤呢?

陛下身上染了江南百姓的血,难道你刘大人身上没有?

或者说,浙东派的所有言官身上没有?”

刘伯温登时,瞠目结舌,向来伶牙俐齿的他,竟然被一个孩子怼得哑口无言。

不是他无法回嘴,如果真要斗嘴,张异不是他的对手。

可是,老刘毕竟是讲道理的人,他不管再生气,他认可张异说的道理。

作为一个至少还有家国情怀,有抱负的读书人。

刘伯温被张异的话感染了,不得不反思自己。

“其实小道还是高看您刘大人了,如果说这锦衣卫出现,是皇帝对臣子不再信任。

那海盗案的发生,你浙东派至少要负主要的责任。

身为朝廷御史,监察地方本身就是你们应该做的事。

浙东,松江,苏州这这一带的情况,还有什么比你们这些官员更清楚?

你们习惯于沿海的现状,也鼓不起勇气去取动乡亲的利益。

作为乡绅,你们的责任是尽到了。

可是作为臣子,浙东派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失职的!

锦衣卫本不该在现在出现,可是它就是出现了!

刘大人,您总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杨宪吧?”

刘基的脑子一团乱,他来清心观,本只是跟锦衣卫怄气。

却不曾想,张异给他带来的震撼,远比锦衣卫更甚。

刘伯温很恼火,毕竟被人指着鼻子骂,换谁都要气急败坏。

可是他愣是被张异骂着,半句话说不出来。

张异的逻辑和道理,不是没有瑕疵。

但核心的观点,老刘无法反驳。

关于家与国的思考,还有自己失职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有了海盗案皇帝的血洗江南?

“为人臣子,老夫并没有尽到臣子的本分!身为浙东人,老夫也不曾救乡亲父老于水火……

罢了,今日就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