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

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

年尾的事。

见朱标沉默,李善长乘胜追击:

“太子殿下,如果没有真凭实据,那可是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沉下去了。

他本以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却没想到会引发百官,尤其是李善长带头反对?

严格来说,沐英虽然是他的义子,但政治光谱肯定也是淮西这边的人。

平时这孩子跟李善长处得也不错,属于很被欣赏的晚辈。

却不曾想,李善长会在这件事上从中作梗。

“臣以为,如果此事为真,那就等事情验证之后再封侯不迟,反正也就是明年的事,臣等见证了沐英带回来的神物,自然心服口服……”

他的说法倒不能说是错,只是这几乎等于落了皇帝的面子。

朱元璋冷哼:

“如果朕非要封沐英呢?”

御书房里的氛围,一瞬间变得冰冷无比。

在场的官员,噤若寒蝉。

只有李善长神色未变,道:

“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这句话,让御书房里的温度,再次冷下去几分。

诺大的房间,针落可闻。

李善长佝偻着身体,显得恭敬无比。

但是,压力扑面而来,哪怕是朱标不是被百官逼宫的人,他也能感受到朱元璋承受的压力!’

父皇会怎么做?

朱标有些担心的看着朱元璋,他太了解父皇了。

老朱此时不说话,但他的怒火已经到了极点。

出海美洲,带回神物。

这是朱元璋这两年最为期待的事,他在出海之前,也承诺过沐英回归之后的待遇。

如今沐英回归了,朱元璋想要封赏功臣,都被人反对?

这让他如何下得了台?

君王言而无信,以后谁还敢给他卖命?

朱标以为皇帝要大发雷霆的时候,朱元璋却淡淡说了一句:

“朕,知道了!”

李善长微微松了一口气,他逼宫朱元璋,他自己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眼前这位陛下,但有些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其位,他就必须为他身后的人,谋个说法。

“朕会考虑,李相,你们先出去吧!”

从李先生到李相,是朱元璋唯一能表达他不满方式。

众人面面相觑,李善长率先告退!

等百官走后,朱元璋才舒了一口气:

“刘伯温走了,果然咱们的李先生,威风见涨!”

他自嘲的笑声,带着浓浓的怒意。

朱标默然,今年刘基告老之后,李善长在朝中没了人制约,确实有些不一样了。

他心想着,父皇会不会后悔他去年的决定?

大明六公二十八侯二伯,一共三十六人。

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封爵,只有二人。

明明是朝中振奋相对的两个人,一个封了公爵,一个连侯爵都没封上。

朱元璋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也寒了刘伯温的心吧?

如果刘伯温封侯,他大概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李善长在朱元璋的班底里边,确实无可替代。

可一个伯爵。

别说刘伯温自己想不到,恐怕连他的对手李善长,也预料不到。

父皇逼走了刘伯温,却换来如今的局面,他该如何应对?

朱标想到李善长那句不患寡患不均,也明白了朱元璋妥协之处。

如今大明的公侯,大多数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刘公二十八侯,并不足以将所有人都圈进来。

还有许多与爵位失之交臂的人,心里未必没有想法。

大明的爵爷,大多数以军功封爵。

文官哪怕如李善长,很大程度上也是掌管后勤立下的军功。

刘基可以算是比较纯粹的文官。

从封爵的逻辑来看,皇帝并不鼓励文官封爵。

这是他抬高武将的地位,去对抗相权的做法。

既然朱元璋行了这套规矩,那他自己也要受规矩制约。

沐英的功劳,不是军功,

如果封侯,会让许多人产生想法。

别的不说,汪广洋能不能想?

他当过朱元璋的谋士,也立下过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