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390章 乌鸦嘴再现

第390章 乌鸦嘴再现

越来越多了……”

朱元璋随口一句话,朱标却能听出不同。

父皇似乎对李善长,越发不满了。

这一切似乎,也是起源于刘基的离去,李善长失去制衡。

李善长的能力,朱元璋还是非常认可的。

他以前虽然有妒忌贤良的名声传出,但却不如杨宪那般霸道。

他也打压异己,却明白皇帝的底线,所以所行所为,都在皇帝的容忍范围内。

而最近,朱元璋已经好几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他对李善长的不满,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只是不知道,那位李相的想法,究竟如何?

“父皇,李先生……”

“你也别替你老师说话了,李善长这个人,朕比你看得明白!”

朱元璋打断朱标准备说的场面话,道:

“他了解朕,朕也了解他!

只是大家位置变得不一样了,都要去争取某些东西。

他为相,朕为君!

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争论!

朕也知道,朕立锦衣卫引得许多官员的不满,

可如果朕不立呢,那有多少事,朕是成为睁眼瞎的?

就如李氏那个案子,如果没有锦衣卫,你就是知道她冤屈,但你有手段救她?”

朱标深以为然,当时的情况,他等于被李善长架空了。

就算后来让朱棣,朱樉出来搅局,那也是因为锦衣卫特殊的权力,才能让张异有说话的机会。

可是如果没有锦衣卫,百官上下都要让张异死,他朱标就是亲自监督案子的审理,又能如何?

朱标心头一惊,猛然意识到李善长是什么时候被父皇忌惮的。

他抬头望向父皇。

朱元璋大概就是从那一次他被架空开始,对李善长开始变得不信任。

说到底,还是和他有关。

父皇已经开始为他铺路了。

“父皇,您既然恐惧李相的权力,为何要放走诚意伯?”

这是朱标最不理解的地方,父皇封了二十八个侯爵,却独有两个伯爵。

大明并不介意多一个侯爵,可朱元璋就是不给刘伯温。

刘伯温告老还乡,并不见得全为了这件事。

可是,这事至少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文官不封侯,刘基和李善长只是特例!

李善长的功劳,威望实在太大,且他虽然主官后勤,但立下来的也是妥妥的军功!

朕不封他为公,不能服众!

可如果朕再给刘伯温封侯,那就会让某些人产生不该产生的念想!

如果刘基封侯,你说汪广洋他会不会有想法?”

朱元璋敦谆教导,就是为了让朱标明白其中的利弊权衡。

文官不封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刘基他配不配得上一个侯爵,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重要,牺牲他,让其他人明白皇帝的心思,更为重要。

“只是父皇喊了诚意伯的心,也让李先生失了制衡……”

朱标说到这里,又想到另外一件事,他骇然抬头,盯着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目光深邃。

他大概明白了,接下来皇帝要做什么?

既然刘基已经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为什么李善长不能?

其实去年,父皇大概就犹豫过一次。

四年,中书省左相李善长染病,病重,请辞。

皇帝想了许久,最后还是赐下大蒜素,将他救了下来,大概去年的时候,朱元璋还想着给李善长一次机会。

只是不知道今年,那位李相能不能继续体面下去。

“等定了北方之后,再说吧!”

洪武五年,徐达向皇帝请旨,进攻漠北,彻底定下北方的局势。

朱元璋对这场战争,极为重视。

如果这场北伐能大获全胜,他迁都的计划,也许能提前两年也说不定。

这场胜利之后,如果李善长还是不知进退,就让他告老去吧。

这算不算,给那小子一个交代?

朱标并不知晓,皇帝的复杂心思,只是父子二人,对于这场北伐的胜利,并无怀疑。

王保保虽然被朱元璋称呼为奇男子,梦寐以求。

可是和徐达相比,他依然不如。

徐达和王保保的对阵,没有一次输过,这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