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他并不认同父皇为了招揽王保保做出来的退让。
“算了,先上朝!”
朱元璋带着朱标上早朝。
百官跪拜,老朱注意到,李善长起身不利。
“李先生,你身体要是不适,可告假在家休息……”
从洪武四年李善长得了一场大病开始,对方的身体一直不好。
朱元璋赐给他一些大蒜素,算是压住了病情。
可是两年,他的身体状态,却是每况愈下。
尤其是上次老朱把李善长拉去种田之后,尤其如此。
“国事为重!”
李善长低下身子,表示自己没事。
但他马上,剧烈咳嗽起来。
“来人,给李相赐座!”
朱元璋大喊一声,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善长坐下。
百官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满是羡慕。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朝廷没有几个。
徐达,李善长,常遇春……
似乎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也没有了。
可是,李善长坐在座位上,虽然表面上感动,但他的心也逐渐寒下来。
他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可身体不由人。
李善长回头看了胡惟庸一眼,胡惟庸低下头。
朝会按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元璋退朝之后,还特意嘱咐李善长注意身体。
李善长感激涕零,直呼不负圣恩,回头,胡惟庸走过来,接过皇帝的手,搀扶李善长,前往中书省。
“本相的身体,不允许本相在朝堂上太久了!
就算本相不想走,皇帝也未必没有替他想法!
所以,本相要推动一把,赶紧将你提上去……”
李善长一边走着,一边对胡惟庸说道。
“你的能力不错,陛下也很欣赏你!
只是,汪广洋那边,比你更有优势!
你记住一件事,夹紧尾巴做人,最近别惹出什么事,尤其是陛下不高兴的事!”
“是,李相!
李相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你记得照顾下我那个傻弟弟就是……”
停住脚步,李善长望向奉天殿,他很不舍,自己为位极人臣,不过短短五年。
他并不想在此时放弃自己的权柄,可惜造化弄人,他不得不退了。
可就算要退,他也必须把他的接班人推上去才行。
“你一人主持中书省,不配!”
李善长道:
“和汪广洋一起入朝为相,已经是本相能给你争取的最好结果,你记得杨宪的教训,低调点!
等到你站稳脚跟,获取陛下的信任,再做你先做的事,首先本相警告你一件事……”
李善长十分郑重地看着胡惟庸:
“不要去招惹龙虎山,任何可能惹陛下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去做!”
“学生谨记!”
……
“李先生,做不久了!”
另外一边,皇帝把徐达叫进宫里,随口聊到李善长。
“他这身体状态,哪怕朕给他找最好的御医,也养不住……
李先生为国家,可是心力交瘁呀!”
“是啊!”
徐达点头,从今日李善长的身体状态来看,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工作。
“可如果李先生不在了,谁来主持中书省?
徐达,有你兴趣?”
朱元璋回头询问徐达,他是当过中书省右相的,如果再次进入中书省,也算合情合理。
可是徐达摇头拒绝。
他本质上是武将,明初朱元璋将一批武将功臣安排进中书省,有它历史的原因。
一来是明朝初建国,很多东西都在国都阶段,老朱任人唯亲很正常。
二来,曾经的中书省,军政都抓,大都督府这个最高军事机构,也在中书省节制之下,徐达当那个右相,也算是有事可做。
可如今文武分治,中书省已经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管的就是帝国的内政。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徐达摇头:
“陛下,臣不行,臣终究是武将,无法胜任!”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