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士子的根……”
汪广洋十分认真地盯着胡惟庸。
胡惟庸呵呵笑:
“从锦衣卫到报纸,到里甲制度和黄册,陛下哪件事,不是在挖咱们的根?”
他这句话,把汪广洋说得楞在当场。
说起来,这些年,他们确实感受到朱元璋逐渐勒紧的绳子。
老朱的每次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央集权去的。
皇帝逐步收回前朝或者前边历朝历代皇帝下放给官员的权力。
汪广洋想起来,脸色越发难看。
胡惟庸说得没错,这些年皇帝徐徐图之,其实一直在挤压他们的空间。
别的不说,黄册和里甲制,地方官想要糊弄君王,那是越来越难了。
等到皇帝搞清楚天下的田亩,估计又会有一轮改革落下。
“汪大人担心的,是那个叫做报纸的东西,会让天下士子失声,让陛下对咱们的依赖性降低?”
“已经有这种趋势了……
胡相,我并无多大的野心,但却也不希望咱们这些人会落得如此下场!
所以,我希望至少在报纸这件事上,胡大人能全力配合我,将它打击掉!
我能承诺给你的,就是中书省以后你说了算……”
胡惟庸回答:
“汪大人言重了,您是百官之首,本相严格来说,还要尊重汪大人才是!
不过汪大人愿意让本相承担更重的担子,本相也只能……”
二人在三言两语之间,达成了彼此的交易。
此时,中书省已到。
汪广洋说了一句一言为定,率先进去中书省。
胡惟庸没有马上进去,而是站在原地思索和汪广洋的政治交易。
还有,关于皇帝的事。
“都在想着怎么劝说皇帝,可皇帝又岂是你汪广洋能够说动的?
李善长,刘伯温,这些人何尝不想说动皇帝?
可皇帝,听过谁的?”
胡惟庸冷笑,他知道汪广洋的努力注定会化成一场空。
朱元璋已经用无数的行动证明,他压根就不是一个能被说动的人。
不过,他也并不排斥跟着汪广洋去冲皇帝。
龙虎报的背后是谁,是张异……
能够让那小子倒霉,自己是乐于看到的。
若是有把握能让张异死,胡惟庸觉不介意去踩两脚。
可他也明白,张异很难动,至少这一次,他不会挑头。
“既然都不喜欢皇帝,换一个就好……”
在四下无人的时候,胡惟庸默默说道。
这话若是被人听见,恐怕会掀起轩然大波。
他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着说着,胡惟庸的声音越发低沉。
“左右本相都不亏……”
胡惟庸说完,转身进入中书省。
……
“外界的反馈如何?”
报社,周通奉命,亲自将一份情报送到张异这里。
张异看了看,不由哑然失笑。
汪广洋和胡惟庸联手,对那篇采访找皇帝要个说法?
这大概也在张异的预料之中。
这世界上绝不会缺乏聪明人,但每个人的眼界也会影响智商的发挥。
所谓见多识广,类似汪广洋这种人,
他们也许可以因为见识所限而在某些事上判断失误,可他们一旦见证了一些东西,自然也会领悟背后的意义。
张异在办报纸的时候,就让皇帝控制媒体的数量。
他控制的不是利润,而是话语权。
媒体就是话语权,而且在古代,这种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
等到真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开始发展的时候。
加上简体字推广,文盲率下降。
纸媒在未来,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那时候的纸媒,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张异明白媒体的重要性,自然要跟老朱要了限制。
听说胡惟庸想要办报纸,张异首先笑了,这家伙是识货的……
而面对在皇帝拒绝之后,可能要面临的风暴,张异也没有多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反而是报纸的反馈。
张异可没本事观察到外地那些百姓的反应。
“报纸被送回北方,卖疯了!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