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533章 改革深水区,政务官和事务官(二合

第533章 改革深水区,政务官和事务官(二合

,也是没有办法中的最优解。

张异承认这一点,但也给老朱指明了未来的变化。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禁的开放。

关于事务官的改革,一定会成为必然。

是等到那个时候再进行改革,还是提前为改革吹风,布局,主动权在皇帝手里。

朱元璋选择了后者,他既然能用十几年时间去慢慢造皇册,改革地方。

张异的想法,其实也符合他的政治理想。

但,这件事。

可想而知,一定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长期把持地方的士绅。

士绅的背后是什么?

还不是文官集团的这些人……

说白了,老朱的屠刀又朝着自己手下这些大臣砍去了。

十年时间,肃清江南。

是朱元璋放心北迁的关键。

张异也知道朱元璋难办,所以提出另外一个建议。

这件事,可以先从北方试点……

北方的人口相对少,许多地方甚至处于缺人状态。

虽然经历了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但人口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完全缓和过来。

简而言之,相对来说,北方的许多地方,地方士绅的影响还没有南方大。

而关于北方经济提振的事情,张异给出自己的规划……

工业化,这件事也终于被张异正式提交到皇帝手中。

依托采矿业,先搞出

一个产业带动就业,再带动经济的例子,朱元璋见过。

浙江如今的纺织业就是如此。

朱元璋吃过伪工业化的甜头,也隐约感觉到,张异说的时代变化的趋势,已经要出现了。

他果断认同了张异的想法。

“走吧,今日估计又是充满火气的一天!”

太监过来请皇帝,朱元璋笑笑,他带着太子朱标,前往奉天殿。

百官早就伺立左右,在皇帝进来之后,开始问安。

只不过和平日不同,等到流程结束,在场官员,一时间陷入沉寂之中,大家似乎都有话想说,

可似乎都不敢开口。

老朱已经感受到奉天殿内古怪的氛围,却没有揭破。

终于还是胡惟庸带头站出来,询问皇帝:

“陛下,今日臣看日月时报上有一篇关于陛下的采访……”

胡惟庸先是一通马屁,夸老朱一番,但话锋一转,他马上提到那个所谓的改革……

“请陛下明示,您所言的改革是什么,臣等百思不得其解,还望陛下解惑!

中书省乃是陛下政令执行之地,但我等却对此一无所知。

若是误导了陛下的心意,我等难辞其咎!”

胡惟庸明面上是怕领会错皇帝的心意,但他话中的怨气,大家伙心知肚明。

中书省,大明的最高行政机构,一朝宰相,却要从报纸上看到皇帝对新政的想法,这实在有点欺人太甚。

大家伙的目光,都集中在老朱身上。

朱元璋神色不变,但朱标的道行浅,都有些坐立难安。

他理解朱元璋的想法,关于吏治改革的事,一开口肯定会受到百官反对。

按照以前的做法,是皇帝先找几位重臣商量,然后被反对,

在双方拉扯,被百官用民心的借口“规劝”,经过一系列的对抗之后,

由双方拿出一个妥协的方案。

可如今,朱元璋多了另外一个选择。

就是借助《日月时报》这份报纸,先将政策丢出去探探口风。

这口风既是官员的口风,也是民间的风向。

将近十年推广简体字,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真有一批人,他们能独立读书看报。

这些人,不再是精英阶层,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给报社投稿,发出自己的声音。

老朱可以通过报社的渠道,进行民调。

也不用再被人以民心为借口裹挟,产生误判。

“胡爱卿说的是改革的事吧?

朕还没想好呢,那天妙云那丫头来采访,朕就顺口说了!

不过今日大家聚在这里正好,朕经过这几天梳理之后,也大概摸清楚了思路!

现在,朕倒是可以跟诸位分享一下!

朕准备,改革吏治,且准备规划北方工业的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