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的人,却也认同张异的做法。
“只是,愚昧!”
汪广洋冷哼,在他看来,张异沉迷于这些奇技淫巧,是辜负了他身上的本事。
一个能站在高位上的人,应该是把握大局,具体的事情让下人去办。
张异的做法,无形中是降低了他的格局。
其他官员闻言,附和一笑。
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大家的话题,很快从张异那里离开,聚焦在如今朝廷最重要的两件事上来。
都城,新旧交替。
哪怕如今距离迁都还有一年多,但朝廷的工作其实早就开始了!
迁都又不是搬家,大家打包收拾东西,然后就住到北京去了。
这其中涉及到官员的迁徙,必须有一部分官员,去将顺天府运转起来。
而与此同时,南京这边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尤其是如今大明正值
大量的凋零,通过中书省,发放地方。
无数的粮草,也在运送北方。
如今中书省在讨论的其中一个议题,就是要不要先让一个宰相去北方主持大局?
这件事本应该是汪广洋去,因为中书省如今,事实上掌握在胡惟庸手里。
汪广洋能力虽然高,却喜欢明哲保身。
这些年胡惟庸已经逐渐完成了一人专权。
只是再次重提这件事的时候,胡惟庸却提出来:
“不若,让汪相在此执掌大局,本相提前前往顺天府?”
“胡相……”
胡惟庸的提议,让所有人都吓一跳。
他主动去顺天,这是要让权给汪广洋?
要知道,如今整个大明最重要的,却不是迁都的事,而是漠北的北伐战争。
徐达和蓝玉,朱棣他们,正一路扎进漠北。
中书省身为朝廷的中枢,保证后勤的调动,也是极为重要的任务。
这件事,如果处理得好,这诺大的军功,二人也能分得一份。
毕竟有李善长的前车之鉴,大家伙也看到了文臣拿军功封爵的先例。
汪广洋已经是忠勤伯,难道胡惟庸不想利用好这次关系,弄一个爵位?
“胡相,在北伐的关口,这中书省的具体事务,可需要你定夺!”
汪广洋感觉有一丝不对劲,用言语试探胡惟庸。
胡惟庸道:
“战场上的事本相又不懂,相比起汪相,本相在这方面实在不熟!
本相觉得,我还是处理自己擅长的事情,迁都乃是内政,本相将这件事处置好更好!
至于北伐后勤的调度,还望汪相多多上心!”
汪广洋闻言,只能拱手,初步答应了胡惟庸的请求。
“既然如此,咱们就去跟陛下说汇报吧!”
胡惟庸站起来,也不管其他站他这边的官员投来问询的表情。
汪广洋和胡惟庸出了中书省,去往皇宫。
路上,汪广洋还有不解。
“胡相,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你该去顺天?”
他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胡惟庸是什么性格,身为同僚的汪广洋最为明白。
这家伙得了李善长的真传,就连那没有容人之量的脾性都学了去。
中书省早就成了他的一言堂,若非自己退让,他们早就打起来了。
可是,胡惟庸主动去顺天,等于将权力分给他……
“汪相,本相这么做,也有我自己的私心……”
胡惟庸转头,认真回答:
“刚才本相说的话,是句句真心,但如果汪相还有疑惑,本相还可以多说一些!
汪相不觉得,最近陛下对我有些意见?”
汪广洋闻言一愣,旋即沉默。
老朱自从被张异提示之后,虽然没有完全采信张异的话,却对胡惟庸多了几分心思。
这种不经意的注视,瞒不过其他人。
老朱没有说是为什么,大家也在猜。
但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朱元璋有些怀疑江郎案跟胡惟庸有关。
没有证据是一回事,但江郎案能牵扯到户部,就肯定有人在想,这件事会不会还能顺藤摸瓜。
而瓜藤能摸到哪?
户部之上,就是中书省了,中书省谁掌控,必然是胡惟庸。
汪广洋还曾经庆幸过,自己的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