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目前什么都没做过……
“你觉得,此人如何?”
朱元璋对姚广孝的能力是千般喜欢,但毕竟还有芥蒂。
朱标闻言,想了一下说:
“此人之才,不下于李、刘二位先生……”
“那比起胡惟庸如何?”
“远胜之!”
朱标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毫不犹豫:
“胡惟庸的能力不错,也算是兢兢业业。
但和姚大师相比,似乎缺了一些灵性!”
灵性这种事,听起来十分玄幻,但老朱却心领神会。
有时候,那些玄之又玄的感觉,恰恰是区分天才和一般人的鸿沟。
就如汪广洋行不行?
其实他能力非常高,如果论起军功,他未必会比刘伯温差。
但在老朱心中的评价,汪广洋就是差了一些。
朱标能感觉到姚广孝的不同,证明此人确实不错。
“那你觉得,他可放心用?”
朱标想了一下说:
“儿臣觉得此人可用,父皇,当初警示此人危险的,乃是张家弟弟,而如今举荐他的,也是张家弟弟!
既然张异说此人可以,儿臣就觉得可以!”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老朱却不满意。
“此话不该由一个未来的皇帝口中说出,难道你要让张异教你做事?”
朱标闻言,登时明白自说错话,赶紧低下头。
“非我不信任张异,但君王有君王的行事准则,你若只以张异的判断去看一个人,那你是皇帝,还是张异是皇帝?”
“父皇教训的是……”
朱标认错的态度,也是极好。
老朱满意点头,道:
“让他进来吧……”
太监出去,不多时,就请进来一个道士。
老朱上下打量此人,姚广孝一袭青色道袍,却没有多少仙风道骨的形象。
他身形清瘦,相貌也算堂堂,但一双三角眼,多少破坏他身上的仙气。
可他偏偏又一副对世事漠不关心的模样,让人觉得十分矛盾。
姚广孝见到朱元璋,依然是不卑不亢,并不为皇帝的气势所慑。
老朱点头,此人确实不错。
不过他面无表情,只是将姚广孝写的那篇文章,推到前边。
“这文章是你写的?”
“回陛下,正是贫道!”
“朕认识张异十年,却鲜有听他如此推崇一人,哪怕如刘基李善长,张异都略有异见!
而他举荐你,却是极尽溢美之词,姚大师,朕倒是很好奇你的本事。
这篇文章,你给朕说说利益……”
姚广孝神色不变,道:
“其实贫道洋洋洒洒写了许多,终归只有控制贫富差距这个中心思想,正如师父所言,藏富于民,则盛世兴。
而贫富差距扩大,就是亡国之相!
师父知道陛下想发行大明宝钞,忧心陛下不知节制,才举荐贫道过来……
贫道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藏富于民之道!”
老朱闻言,气笑了:
“张异那混账小子,合着他举荐你,就是怕朕不知道节制?
那他凭什么相信,你能节制朕?”
老朱这话,让朱标额头都忍不住冒出冷汗。
姚广孝是真敢说,他就不给张异,给自己惹下杀身之祸?
“贫僧不能,但贫道要来做的事,就是节制皇帝!
所以贫道觉得,我这师尊不讲义气,得罪人的事他不出头,倒是交给贫道。
陛下若是找麻烦,可自去找我师尊,千万不要牵连贫道!”
见他一本正经的甩锅,老朱和朱标不禁笑出声来。
姚广孝身上,确实有一种莫名让人亲近的特质。
这大概也是他,能在原来的命运中,有大成就的原因。
朱元璋发现,就在他这番插科打诨中,自己对他的戒心却是少了许多。
“可……”
姚广孝突然话锋一转。
“在其位,谋其政!
如果陛下真的认可贫道的文章,想让贫道去推行货币政策。
贫道就是拼着杀头,也要节制皇帝……”
御书房的氛围一下子凝重起来,朱标也捏了一把冷汗。
老朱用森然的目光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