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后世,可能连一个乡镇都比不上。
但放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南方的很多州府,经过洪武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都不过如此。
更何况,那是一个北方的城市。
老朱看到了振兴北方经济的可能,也看到了规划的好处!
但正如张异所言,当这样的城市发展起来之后,管理的成本也提上去了。
以前一个府,也不过万把人,下放到县城,人就更少了。
一个县令下去,管理几千人的县城自然好官。
可是,一个县令,想要管住几万人的城市,那是太难了。
人口的聚集,生化业态的改变。
其实都在默默改变着大明的社会构成。
这些东西就如老朱这些年的改革一样,老百姓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世道的改变。
可一旦胡惟庸废除了皇帝的政策,马上有人明白洪武皇帝的好。
张异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也利用了这样的民心绑定朱元璋。
皇权和工业化,其实是有矛盾的。
他本人也并不希望社会发展得太快,当社会结构发生剧烈的改变的时候,其实对于皇权而言,也是会有限制的。
老朱这种强势的皇帝在世的时候,这种变革的出现,很有可能会让他开历史的倒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结构彻底改变的时候,
任谁都无法去开历史的倒车。
朱元璋对张异的提议似乎有了一些松动,但最终只是留下一句:
“朕考虑一下……”
有这句话,张异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
他起身,告别!
出了门去,宋濂和刘基还是跪着,
张异知道他们不会搭理自己,于是给刘基一个眼神示意之后,就回去了。
……
“刘夫子和宋夫子,昏倒在御书房门口,终归还是没有见到皇帝!”
一日后。
张异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龙虎山。
这一次,他不但自己走,也拖家带口,将三个妻子都带走。
但作为一个有事实上的权力的人,他想要离开,也要交接很多东西。
当然最多的,还是和姚广孝交接。
他虽然没有入中书省,却事实上成为了大明的宰相。
历史的惯性十分可怕,张异在很多时候都一直感慨这个现象。
胡惟庸造反案,两个宰相都被皇帝送去见阎王,
老朱恢复了京城的运转机制,新的六部尚书都就位了。
可中书省的两个宰相之位,却事实上空缺下来。
当初朱元璋说用姚广孝为宰相,但事实上也没有册封。
但姚广孝却又承担了类似宰相的工作。
六部尚书,是儒教的人。
而他们的领头上司,却是一个道士。
朱元璋虽然要开始对儒教下手,却也不会彻底忘记制衡二字。
姚广孝对这种事,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跟平常人不同,还乐得朱元璋防备他。
所以如今依然心态良好。
“陛下其实也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咱们春秋学位代表的春秋派,算得上是改革派……
如今,陛下依然想要留下保守派来制衡!
所以徒儿估摸着,他不会太过为难刘夫子!”
“也是,不过贫道跟夫子也是故人了,贫道去看一看他……”
张异深知自己满足不了刘基的要求,不过两人毕竟相识一场,而且他此去龙虎山,刘基回青田的话,大概率自己更这位历史名人要成永别。
“师父你不怕惹麻烦?”
姚广孝说了一句。
张异摇头笑道:
“不会,我此去,估计至少三年不会回来,所以……”
姚广孝无声点头。
张异交给姚广孝一份资料,这是他写下来的关于蒸汽机的发展和应用,还有其他一些东西的资料。
“麻烦先生了!”
他起身,朝着姚广孝拜下。
两人分开之后,张异便是打听刘基的住处。
只是他去的时候,又是扑了一个空。
等找老仆人打听,刘基和宋濂又过去跪了。
张异默然。
野史中的刘夫子,何曾如此卑微?
可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