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出来的人正是沈曾植,别看他现在年轻,三十年后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曾参加“百日维新”,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亲密战友,变法失败后他又能纵横捭阖、从容自保,最后竟官至安徽巡抚。当然,这一切吴维是不知道的。这种历史的冷门人物,以吴维的历史水平不会了解。
“以吴兄的道理,就是谁强就学谁,谁富谁就全对,那么开赌场妓院的最赚钱,我等是不是都要去开赌场妓院呢?”沈曾植的这番言论,显然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沈兄问得好!”吴维这句回答让沈曾植很是意外,吴维歇斯底里才是他的预想。
“这就问到了标准问题,办洋务,不是洋人做什么我们学什么!标准就是‘发展生产力’。”
“什么意思?”李慈铭竟然率先问道,他显然是听进去了。
“就是什么能提高全民生产生活效率,就学什么;什么阻碍全民生产生活效率,就摒弃什么。什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学什么;让老百姓安贫乐道的思想,就把他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吴维此言十分大胆。
“大胆!古圣先贤的思想你也敢诋毁,就你这等离经叛道之人,也有资格在这蕺山书院大言不惭的布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沈曾植气得双手颤抖,开始指鼻子骂娘了。
“敢问沈兄,如今我天朝抵御外侮要不要效仿宋襄公?治理天下要不要废除大清律?入仕为官要不要卧冰求鲤?”
众人面面相觑,都听不懂吴维要表达什么,只有那个铁舫先生微笑点头。
“宋襄公之前,战争以仁义取胜,宋襄公后,战争都以谋略取胜,洋人船坚炮利,我们是否以宋襄公之法迎之?;(宋楚交战,楚军过河,宋襄公阻止宋军半渡而击,大败亏输,教员评价他是蠢猪一样的仁义。)
商鞅变法前,各国以礼治天下,商鞅变法后,各国以法治天下,如今偌大的中国,我们可否废了大清律,回到以礼治国?
魏晋察举制选才,以孝道选贤举能,我们是否废了科举,在座各位都去卧冰求鲤?”
“战时仁义、以礼治国、以孝选才,都曾经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仁义的战法只能解决千人对决的问题;以礼治国只能治理万人小国;以孝选才不能杜绝伪善之人的假孝。古人没错,只是情况变化了,办法就要变化,法乃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众人听吴维的这些言论,都闭口不言,皱眉沉思。
就在此时,书童敲门进来:“师尊,午饭准备好了,请各位偏厅用饭。”
李慈铭长出了一口气,看双方剑拔弩张的火药味,用饭正好能缓解尴尬。
众人到偏厅分宾主落座。这桌八菜一汤标准不低,三个凉菜之外,干炸响铃、宋嫂鱼羹、东坡肉、叫花鸡、龙井虾仁、西湖醋鱼,看菜式就知道是杭帮菜大师傅做的,这绍兴的书院里竟然养着杭帮菜厨师,确实讲究。
李慈铭为了缓解刚刚的尴尬,开始介绍了每道菜的由来,介绍到“西湖醋鱼”更是讲起了“叔嫂传珍”(叔嫂失散,多年后小叔吃到这道菜,与做厨娘的嫂子相认)的典故,并赋诗一首
“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
何必归寻张翰鲈,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
众人纷纷叫好,吴维倒是心想,这文人的饭局吃着咋这么累呢?不是食不言寝不语吗?
沈曾植这时也站了起来:“看大家都有雅兴,我也来赋诗一首,给吴兄的诗暖暖场,我这算是抛砖引玉。
舍利坐净坛,犬壮言不惭。狂吠仅十载,佛光耀万年。”
这首诗指向十分明显,就是对吴维的讽刺。古圣先贤几千年的智慧,你个小毛孩子想用你这么点见识否定古人,就像一条狗对着佛像狂吠一样。这简直就不是暗讽,基本就应该是明着骂街了。
“敝人献丑了,吴兄(文人客气说法)您也来一首?”沈曾植甚是得意,藐视的看着吴维,一副欠揍模样。
吴维心想,要说吟诗作对,怎么可能是这帮儒生的对手!能听懂人家骂你啥,就算九年义务制教育没白学了。他稳了稳心神,思索片刻,说到: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是某小说里,主角写给一帮酸腐文人的诗,吴维心里暗暗大爽“怎么会有这么恰当的时机把这段搬出来,这几乎就是必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