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在手心一样猛然攥成拳头,“台尔巴合部只是个开始,这场战争也只是个开始,懂了么?”
麦迪娜塔赫感觉自己的心脏噗通噗通的跳,比十年前嫁给布图巴辛时跳的还快,她直勾勾的看着李如风,好像痴了一般,好半天才用力的点了点头。
“夜深了,夫人请回吧。”李如风摆了摆手,示意对方该滚蛋了。
麦迪娜塔赫夫人听出了李如风话中的拒绝之意,突然就红了脸,又羞又恼的瞪了他一眼,深呼吸了几次,大大方方的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既然如此,望如风萨满是个信守承诺之人,斡鲁思是布图巴辛的血脉,即使部落换了主人,他也应该在父亲生活过的部落中得到庇护,我们哪也不去。”
“李某人从不撒谎。”李如风笑着回答道,但这句话里只有开头的代词是真话。
第六十三章 意外
其实相比于李如风部落所在的位置,台尔巴合部的生活区,物产还要更丰富一些,幼发拉底河两岸有稀疏的杨树,桉树以及柳树科树木分部,沿着河畔向上游方向移动,树木分部逐渐密集,这些树木也是蒙兀儿人的主要木材来源。
受限于本地木材的种类,勒勒车(注1)一般选用桉树作为材料制作,因为其木质韧性和硬度适中,而且耐腐蚀,很适合用来造车轮。
可以说勒勒车是一个蒙兀儿家庭最重要的财产,地位约等于帐篷,略逊于牧群,当台尔巴合部的牧民们将早已经收拾好的帐篷,财物纷纷装车后,整个部落营地瞬间小了三分之二,只余下寥寥十几个帐篷,那些都是老牧民的帐篷,他们需要收拢牧群,跟在大部队后面。
除了孩子,伤员以及骑不动马的老人之外,普通的蒙兀儿人是不搭乘勒勒车前进的,一般一个家庭只有一到两辆勒勒车,条件也不允许,但如果你是贵人,就另当别论了。
麦迪娜塔赫就有一架两头牛拉着,专门用来坐人的勒勒车,除了轮子大一点,其他看起来就像一辆普通的两轮畜力车。
李如风完全没有乘车的打算,即使没有锻炼骑术的打算,搭乘勒勒车这种事,对男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因为在建造之初它就没有考虑过舒适性等问题。
但如果让李如风来挑毛病的话,他几乎无话可说,因为勒勒车当真是一种极简风格的设计,易于制造,易于维修,虽然不耐用,但它绝对是最适合游牧民族的运输工具。
其主体结构分为上脚和下脚两个部分。
下脚由车轮、车轴、车头组成,车轮子一般是用六个木辋组成的,辋为弧形,衔接为一个轮子,车轮的高度为一米五,每台车共两个车轮,没有转向机构和刹车系统,也不需要。
车上脚是由车辕、车撑、车槽组成,车辕长度四米左右,后半部分配以八至十条横撑,辕穿过约一米五的车槽,前面用老套牲口,马,牛,骡子全都行。
小一点的勒勒车总重量不过五十多公斤,载重差不多是三四倍车身总重的样子,台尔巴合部一共有七个掌握了勒勒车车轮制造技术的老牧民,李如风都留心记在了心里。
但平心而论,李如风甚至能确定,这些勒勒车估计和一千年前匈奴人,铁勒人等游牧民族造的玩意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少数贵人的勒勒车使用了金属轴套,按时抹油就能保证整辆车的运行质量。
李如风现在已经过了询问为啥咱们这大平原不用四轮车的新手期了,当时老萨满特别茫然的看着李如风,淳朴感拉满的问了一句:“那拐弯时候搁人抬啊?”
在草原上老萨满绝对是个智者了,李如风能熬过最开始那一年语言不通的孤独寂寞,多亏了老萨满,他们甚至就坐在地上,用手指在沙盘上画简笔画都能聊的很愉快。
但老萨满虽然能称得上智者,半吊子哲学家,糊弄人的神学家,但他不是技术人员,即使李如风后来学会了几种本地语言,他也理解不了李如风口中的摩擦力,压强这种中文词汇。
一直到老萨满离世,李如风也没能造出点什么能改变老萨满对世界认知的发明物,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用老萨满珍藏的昂贵纸张跌了个纸飞机,向对方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空气浮力。
当李如风试图让老萨满明白,只要受力面积足够大,即使是人也能飞起来时,老萨满似懂非懂的回了一句:“我见过有人不用翅膀也能飞,飞的还挺快,就是落下来的时候被人用长矛戳死了。”
很难想象当时李如风和老萨满各自心里都在想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双方不在一个频道上。
后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