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有话说:
作者的话:库尔德人的历史一言难尽,先后经历了几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基本没有靠谱的资料可言,所以我姑且写着,你们姑且看着~
注1——并不存在德里人这个民族,它泛指德里苏丹国,帖木儿南征德里苏丹国时,这个国家正处于图格鲁克王朝时期,主体民族是波斯化突厥人
核心成员基本都是中亚移民,所以现代的恒河三哥普遍认为这个时期的德里苏丹国和他们无关。
帖木儿征伐德里苏丹国的过程在历史记载中非常夸张,具体描述是:“在占领德里前夕...杀死了十万人,几天的功夫,德里,西里,查汉巴那和旧德里四个城市就沦为废墟...”(出自《印度通史》恩.克.辛哈,阿.克.班纳吉【印】著,),在战果方面的描述是“有些士兵得到了一百五十个奴隶,男人,妇女和儿童,而一些娃娃兵每人也得到了二十个奴隶。”(出自《阿富汗史》珀西.赛克斯著【英】)
第八十五章 可算共商大事啦!
夜色降临前,李如风的存在主义骑兵在部落营地外扎营安顿了下来,大量新鲜的奶制品,肉类乃至酒水从部落里拉出来送进了库尔德人的营地。
来者是客,最少第一天得让人吃好喝好,这是李如风基于朴素的东方价值观提供的免费福利,作为客军而来的库尔德人自然士气大增,他们打了一辈子仗,这还是第一次在开战之前就拿到好处。
老苏丹当年征召这里的人为辅军的时候,他们连打完仗去扒尸体的活都轮不到。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愁,李如风这么大方高情商的说法是极具战略目光,看的都是长远的利益,低情商的说法就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大量物资被运出去给库尔德人享用,一些部落里的人还是心有不满的,比如忽鲁刺儿加,他就恨不能在送出去就的酒里撒尿,以表示自己的不屑之情。
虽然以那些酒的品质,可能撒了尿味道还更好一点,但忽鲁刺儿加的行为无疑代表了部落内一部分人的态度。
他们宁可这些东西烂在地里,也不想平白分享给那些外族人。
而这时,一些有心人则会趁机宣传道:“哎呀,这么说来,我们的如风萨满也是外族人来着...”
这种虚无缥缈的传言,对李如风而言不伤筋不动骨,就是有点恶心人而已,李如风就当这是在放屁,不主动去闻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尊敬。
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也做不到让部落里的每个人都信服自己,他只需要在临界点来临之前,带领这些人取得一次胜利,并从胜利中拿到远比之前所付出的多得多的战利品,这种屁就会立刻烟消云散,并在之后整个征服之路上不断重演。
这就是游牧部落的弊病,它是一台纯粹的以战养战的战争机器,胜利是它的燃料,这台机器会随着自身体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油耗,一旦某一次没能成功获取燃料,整个体系就有熄火的可能。
李如风当然不会在刚起火的时候担心以后做大做强才会遇到的问题,现在他只想和其他人一起载歌载舞,庆祝长生天赐下的胜利即将到来。
艹!那可是整整一千人!李如风心里的成就感都快溢出来了,可惜系统没应景的给来个成就什么的助助兴,这让李老爷非常失望。
宴会中的青格力那颜也显得和蔼可亲了不少,他笑眯眯的看着李如风,努力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做派,只可惜最终得到的效果更适合上今日说法栏目进行普法宣传——
“大家好,这里是《今日说法》,请记住这张脸,它犯下了反社会罪,看见可以直接拨打报警电话...”
李如风简单的释放了一下心中的激动,安顿好了自己手下的所有士兵,顺便把皮里.雷耶斯那两百多人也打发出去,去城外的营地里跟着库尔德人一起吃席。
他李老爷不差饿兵,皮里.雷耶斯带来那些人穿上盔甲行军都费劲,就让他们现在开始适应后勤部队的生活吧,吃了饭给骑兵老爷们打打杂,最好学会挨打不还手,挨骂不还嘴的好习惯。
随着夜色渐浓,李如风带着哈巴失不花,忽鲁刺儿加,乌骨都,这几个军官,以及萨拉丁,皮里这两个小军头,再加上叫过来长见识的巴特尔,翰鲁思一起走进了青格力那颜的帐篷。
青格力那颜住的帐篷就是以前台尔巴合的大帐,那间帐篷远比李如风自己的豪华,空间也大得多,内外都有华而不实的装饰。
经历过几次夜袭的李如风表示对这种也别显眼的帐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