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人的兵力并非凭空冒出来的,他们之所以有余力调集一个千人队前往乌尔法堡,因为黑羊王卡尔.优素福和沙哈鲁之间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合作协议。
针对汗国苏丹之位的纷争已经达到了顶峰,沙哈鲁已经平息了自己封地上的叛乱,集结了大批军队。
但实际上沙哈鲁在军事实力对比上并不占优势,因为占据着撒马尔罕的哈里勒手中掌握着的军队,是当年帖木儿用于远征大明王朝的精锐先锋军,而且哈里勒身边还有撒马尔罕的几个强力封臣支持,他们各自也都有自己的军队。
虽然沙哈鲁拉拢了很多和中立的蒙古宗王,宗教领袖和地方权贵,但这些已经见多了纷争的老油条,在双方胜负已分之前,绝不会轻易下注。
所以沙哈鲁很难在河中之地获得足够的军事支持,为此他不得不转向另一个方向,从后世伊朗地区的诸多埃米尔中获取更多的支持。
而为了缓解这些埃米尔在西方的威胁,同时也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沙哈鲁冒天下之大不韪和黑羊人展开了秘密谈判。
沙哈鲁承诺,如果他成了汗国的新主人,那么他愿意承认黑羊人在现有地区的合法地位,并约束自己手下的封臣不和黑羊人发生冲突。
和他的父亲帖木儿一样,沙哈鲁对除了自己核心领土之外的土地,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
作为一个成长在帖木儿身边的王子沙哈鲁,此时已经年近四十岁出头,但在他的记忆中,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就像帖木儿其他几个相对成器的后代一样,沙哈鲁这些年每天不是正在打仗,就是走在去打仗的路上,就算不是开疆阔土对外侵略,汗国巨大的疆土上也无时无刻不在掀起叛乱。
沙哈鲁已经受够了战争,尤其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区域,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战争,那里距离汗国的统治核心太远了,每一次战争所取得的收获都和付出不成正比。
作为双方谈判的诚意,沙哈鲁将那些愿意效忠于他的伊朗地区的埃米尔调走了三分之一,前往赫拉特附近,用以缓解和黑羊人的边境对峙压力。
这就是黑羊人有余力从东部防线上撤出人手的原因,雄才大略的黑羊王卡尔.优素福,自然知道光凭自己力量,其实很难和帖木儿汗国这样的庞然大物竞争。
他们虽然侥幸打败了米兰沙大军,但在汗国内部,米兰沙大君的军事行动甚至都算不上一次正规的军事计划,它更像是暴怒的米兰沙大君私下里的又一次暴虐行为。
当有机会和帖木儿汗国的继承人达成和平协议时,卡尔.优素福死死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并趁机将部分军队调回了西南方向,去防备现阶段真正有威胁的敌人。
黑羊王口中的敌人,目前指的还不是李如风,李如风头顶上披着一层马穆鲁克的皮,和帖木儿汗国一样,黑羊王同样不想招惹马穆鲁克人。
卡尔.优素福真正的目标是白羊部,是卡拉.奥斯曼所领导的部落。
相比于征服其他地区,征服白羊部对黑羊人而言不仅是一次畅快淋漓的复仇,而且还能用最快的速度,将白羊人的人力物力化为己用。
毕竟双方无论有多大的仇怨,归根结底都是土库曼人,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非常相似,而且自此以后,他们也能结束土库曼人的两羊时代,全部归于黑羊。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迪亚巴克尔本身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黑羊人正和当年的河中地人一样,逐渐从游牧习俗走向半游牧的定居习俗,一座城市对整个部族而言都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而且相比于依然算得上兵强马壮的帖木儿汗国,以及实力尚在马穆鲁克王国,卡尔.优素福对处于混乱状态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的野心更大一点。
那片土地的诸多势力一片散沙,根本挡不住黑羊人的铁蹄,如果他们能够和沙哈鲁保持和平,卡尔优素福不介意将自己的势力踏进安纳托利亚半岛。
所以呢,这千人队并非用来针对李如风的,那是用来针对白羊人的。
就在李如风还在派遣探骑去探查更多情报时,行动力极强的黑羊人,已经开始对白羊人动手了。
在迪亚巴克以北的穆什地区,不是,这里一直以来都是白羊人的牧区,早在白羊王获得迪亚巴克尔的分封之前,白羊人就已经在这片区域放牧了。
同时这里也是白羊人和黑羊人发生冲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黑羊人都因为受到帖木儿的征讨而势力大减,将这片区域拱手让给了白羊人。
而现在腾出兵力来的黑羊人开始发起反击,去拿回那些曾经属于他们的土地了。
这种事根本不需要黑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