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风承认,相比于向南继续深入沙漠地区占领大马士革,他更希望自己的势力能向东北方向发展。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土耳其,伊朗,伊拉克这些地区其实的在地理资源方面都还算不错,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错过了时代,深受宗教遗毒的影响,最终难以完成走向世俗化的改革。
站在李如风这种穿越者的高度上来看,在这个时代的框架下,其实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烂,或者更确切一点,应该说基督教比伊斯兰教还烂。
那后来之所以基督徒的后代们能发展的比穆斯林的后代更好,就是因为基督教太烂了,导致教会内部的有识之士不断掀起宗教改革。
虽然大部分宗教改革都并不以世俗化为目的,但事实就是那些不断兴起的宗教改革,最终导致了基督教势力不断分化。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公元1054年,分裂的双方分别是东正教和天主教,这次分裂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
虽然现在罗马帝国已经日暮西山,被奥斯曼人打的灰头土脸,但不可否认它的兴起和衰落,都对基督教本身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伊斯兰教则缺少这么一个与之伴生的帝国陪它走完一个完整的王朝周期,那些信奉它,尊崇它的阿拉伯国家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这种积累。
另一方面,诞生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半岛又太过贫瘠,以至于没有肥沃的土壤再养育一位穆罕穆德那样伟大的人,在他离世之后,四大正统哈里发的时代加在一起也不过延续了三十年(注1)...
而且任何人,只要看一看四大哈里发时代为伊斯兰教打下的根基,就能知道为什么穆斯林世界后来诸多苦难的原因——
其中第一位哈里发,忠贞者艾布·伯克尔是穆圣的老岳父,一共在位两年,病死。
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深得穆圣信任的助手,能征善战,奠定了阿拉伯世界的基础,在位十年,灭亡了萨珊波斯帝国,吞并了罗马人在亚细亚和埃及的行省,最终被异教徒刺杀身亡。
第三位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穆圣的女婿,在位十二年,第一个死于穆斯林之手的哈里发,自他以后算是开启穆斯林内斗的篇章...
第四位哈里发,阿里·伊本·艾比·塔利卜(注2),逊尼派所承认的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也是什叶派惟一承认为合法的哈里发,绰号安拉的雄狮,同样是穆圣的女婿,迎娶了穆圣最喜欢的女儿法蒂玛,打了三次内战,最终在前往清真寺的路上被人用带毒的军刀刺杀身亡。
征服,刺杀,叛乱,内乱,穆斯林用三十年时间走过了其他文明上百年的旅途,给整个穆斯林世界都打上了个性鲜明的标签,后人也算是有学有样了。
李如风并不奢望长生天信仰能以风暴般的模样席卷自己的领地,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他更希望以一种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潜移默化。
当年基督徒们已经试过了,他们如风暴般吹来,又如潮水般退去,除了一个个昙花一现的十字军国家之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但相比之下,古老东方文明却以教化之姿,开拓了一块块自古以来的法理领土...孰高孰低一望便知。
李如风的手段不算高明,却行之有效,他没有区别对待任何人,无论是穆斯林,基督徒,还是和他同样信仰的长生天信徒,在他的领地上都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完全奉行宗教自由的政策。
但李如风主抓教育,阿勒颇文化教育学院的院长巴特尔本就是正统长生天萨满的继承人,他不仅负责日常教学,还要负责学生们的衣食住行。
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是谁带给了他们知识和食物。
在另一方面,以蒙古人为主的军事集团也以长生天信仰为主,在这片被蒙古人反复教育过什么叫强者通吃的土地上,慕强本身就是一种生存哲学,所以那些被选入民兵队伍的年轻人们也对长生天信仰心生向往。
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下一代而不是上一代身上,李如风如沐春风的态度并没有让老人感觉到任何不妥,但年轻人和孩子们却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思想。
如果说整个阿拉伯历史就是一部伊斯兰史,想必没有人会有不同意见,而具体到某一年,某一地的时候,伊斯兰教的神职者自然也是中心中的中心。
但显然现在的阿勒颇并非如此,那位从台尔巴合部追随而来的苏菲教团拓荒学者赛义德.库达,恐怕是这片土地上最被人忽视的教法学者了。
赛义德已经在阿勒颇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作为曾经马穆鲁克人的城市,阿勒颇当然也有清真寺,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