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骑砍中亚 > 第四百二十章 未雨绸缪

第四百二十章 未雨绸缪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炮手,迪奥比亚只是看一眼李如风正在做的事,就立刻理解了其原理,以前守城一方利用投石机也是如此进行简化计算的。

迪奥比亚知道有一些技术精湛的数学家能依靠数学计算出投石机和大炮的射程和落点,但他对此一窍不通,他完全依靠本能和天赋来完成这个过程。

李如风本人倒是能计算抛物线,在一切数据都量化的基础上,他将精准的算出这些炮弹在开火后会落在哪里,但问题是数据量化本身就是伪命题。

他在阿勒颇城内确实有一个小作坊用来制造火药,但每一次产出的火药配比都有因为原材料的问题而有些不小的差异,那玩意现在的制造成本平均在每公斤差不多等同于四分之一重量的白银...

即使忽略这些差异,李如风也没法让这些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的人快速学会抛物线计算公式。

所以李如风打算用最简单的方式快速让他的炮兵们成熟起来,首先就是标准化装药。

这一步之所以拖到了今天,是因为李如风不久前才通过安东尼奥的门路找到了能铸造符合他需求大炮的铸造厂,那是一家远在佛罗伦萨的铸造厂,据说曾为法王的部队提供过几十门大炮,技艺精湛。

李如风的要求不高,他不需要几十年后奥斯曼人用来恐吓君士坦丁堡的乌尔班巨炮,他需要的是能装在马车上,跟随骑兵一起快速移动的小型炮。

打算依靠大炮开兮轰他娘的方式攻城略地,李如风恐怕还是要等着百八十年,而在这之前他只希望能保证骑兵,能依靠那些小型火炮有效威胁到城内守军就足够了。

真正动摇城墙,轰开城门完全可以靠工兵掘地前进,用火药定向爆破,而且就目前而言,李如风面前还没有太多敌人会选择固城坚守,他的敌人基本都和他一样,属于半游牧民族,他们的根基在草原上,在牧群和部落中。

如果他的敌人选择在某座城市里不守不出,那李如风会高兴的睡不着觉...

在固定了火炮尺寸之后,李如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搞出火药用量标准化的模式,每次装药都用分装皮口袋现场混合填入炮膛,这样就省去了新兵漏装或是超量装填火药的弊病。

陪同炮兵训练的,还有数百匹战马,和那些未经人事的战场新兵一样,草原上的战马也需要逐渐适应这种雷霆般的声音,才能在战争中做到不动如山。

这已经是第三批来此地受训的战马了,通常而言,这些经过严格筛选的战马,本身就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勇气,只需要经过3~5天的适应性训练,它们就会对这种威力并不那么惊人的武器不再产生畏惧心理。

讽刺的是,大部分新兵都做不到这一点...

按照李如风自己的计算,他倾尽全力大概能给整支军队增加20~30门大炮,并在低火力密度下维持这些大炮的正常运转,这还是建立在阿勒颇本身有很多合格的石匠,他们除了能雕刻合格的石条之外,也能打造出足够圆润的石弹。

李如风下单了整整四十门火炮,全都是总重量在三百五十公斤,口径两百毫米左右,炮身长八百毫米上下尺寸的火炮,它们比现阶段传统意义上的重炮要小的多,能用马车所运输,但在威力上已经足以威胁到石制城墙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如风知道如果想让所造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那么最好炮管长是炮口内径的20倍甚至20倍以上,但受限于冶金工艺的限制,这种要求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火药威力不够大,金属强度和韧性也不够,这些还只是显而易见的时代因素,而摆在李如风面前则是二十倍径的炮身,让洗刷炮膛这件事本身都变的难以完成。

在接触到这个时代的炮兵之前,李如风甚至不知道打炮有这么多讲究。

在安东尼奥的建议下,四十门大炮的订单会以八门为一组,一组一组的交付,而第一批火炮,预计会在四个月内运到亚历山大勒塔港。

那也是李如风打算和黑羊人摊牌的时间,那时刚好气候足够干燥,温度又没有炎热到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草原上的牧草丰富,不需要骑士们额外准备牧草,在后勤上的负担要减轻许多,当年征服者帖木儿也喜欢在这个时间和人开战。

坏消息则是,这对李如风是个优势,对黑羊人也同样如此,他们也是以骑兵为主的半游牧军队。

但显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相比于黑羊人而言李老爷手底下的部队才是‘侵略者’,他们更需要这种便利条件。

他之所以要订购那么多大炮,就是为了守好自己的地盘,以少打多。

和黑羊人相比,李如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