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果,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燕王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的时候加入了锦衣卫,认了个小旗官,然后就给扔到漠北监视北元余孽了。
结果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乃儿不花被告谋反,再加上太祖皇帝下令废除锦衣卫,翁果这样的老兵就被一股脑扔到了哈密卫,去监视察合台汗国的动向。
这一蹉跎就是八年,一直到了建文四年,建文帝退位那一年,翁果才官复原职,结果苦差事一件接着一件。
得益于翁果蒙古人的长相,翁果被提了个百户,带着自己人马一路向西,秘密潜伏在了撒马尔罕和被扣押的使节团取得了联系,帖木儿挥军东征的消息,就是翁果的人提前送回去的。
而随着帖木儿意外身死,庞大的帝国分崩离析,继承人战争如火如荼,其背后也有锦衣卫系统的影子,当然翁果自己没有那么大本事,他知道自己上面还有人,只是不知道是谁...
至于翁果为什么会出现在阿勒颇,则是帖木儿死后的新任务,谁让翁果有语言天赋,把他扔到哪几个月他就能和当地人连比划带猜的交流个大概,衙门里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人了。
他原本的任务是去设拉子为大明远航舰队寻找合适的落脚点,结果翁果在设拉子听闻阿勒颇这边有个东方人领主得了权,出于敬职敬业的原则他把这个消息上报了上去,然后那个翁果至今不知道是谁,又在哪的‘上面’就给了他新任务,让他去阿勒颇打探下情况。
作为推翻蒙古政权起家的明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放下过对蒙古人的戒心,从太祖皇帝开始到现在的永乐帝都如此。
当年蒙古帝国灭宋的战争属实是给这个时代来了点小小的‘地图’震撼,当一个方向打不进去的时候,蒙古人选择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打下半个世界,从大宋西南复地开辟第二阵线...
而后来帖木儿打着黄金家族女婿的名头南征北战,又扣押了明国使团之后,锦衣卫就一直在加强对这个新兴‘蒙古政权’的监视。
虽然现在帖木儿死了,但他的两个继承人依然对大明是有威胁的,翁果觉得那个哈里勒应该是没机会了,但观其为君之道颇有太祖之姿,用人不问出身,如果不是上位过程操之过急,没有韬光养晦未来难免又是一患。
而沙哈鲁则颇为老练,一招一式都极具章法,翁果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局势给捋顺过来。
所以上面可能是想暗中扶持一个亲大明的地方势力来制衡帖木儿汗国?翁果只能在心中这么安慰自己,不然他怕自己会多想,觉得自己是因为得罪了上官所以才被发配的越来越远。
毕竟这么多年过来,除了翁果自己,谁还记得他以前是个北元人...
阿勒颇,阿勒颇这地方都算是蒙古人西征的边界点了!
但这地方竟然真的有个汉人领主...这帮西蛮子虽然看不出来,但翁果一个正八经的大明锦衣卫官员,他自然一眼就看得出李如风是个血统纯正的汉人。
这在这片土地可不多见,虽然蒙古西征的时候带来了一批汉人工匠和汉人士兵,但因为当时迁徙过来的基本都是青壮年男人,所以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人基本都已经被当地的血统同化了。
作为锦衣卫的一员,翁果在选择发展下线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从那些有汉人血统的人中优先选择,但这些人中还会说汉话的都不多了。
但李如风显然不一样,翁果虽然还没有直接接触对方,但光从长相上看就不会认错。
难道是使节团中有人在这年里留下过子嗣?但从年龄上看也对不上啊?
翁果找了个开门做食肆生意的商家解决了午饭,他确实是蒙古人混血不假,而且长相偏向蒙古人更多一点,但真主作证,他长大那会北元大部分城市在生活习俗上和汉人们都没什么区别了。
他更习惯东方的饮食文化,在被发配哈密之前水盆羊肉就算是他吃过的最蒙古的菜系了...
但现在翁果每天能吃到什么东西,主要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比如在撒马尔罕的时候他吃的就和哈密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香料更足一点,肉食更便宜一点,这还得感谢帖木儿...他真正意义上把撒马尔罕的肉制品价格给打下来了。
大半个中亚平原的游牧民族都得给那位征服者上税,用饿死自己族人的代价,来养育整个河中地区。
而在叙利亚这片区域,翁果能吃到的美食就少了不少,但考虑到这里都快被杀的没人了,能有的吃就不错了,在这方面翁果不会抱怨太多。
但显然鹰嘴豆配酸奶这种融合吃法让翁果的肠胃有点适应不了,整个下午都很不好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