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庞大帝国的瓦解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会彻底完成,更何况这个名为帖木儿汗国的王国还没有彻底死去,它只是半死不活,还保持着相当多的实力。
李如风此前并不知道大明这样的国家对帖木儿汗国这样的国家如何看待,毕竟以东方王国的传统观念来看,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也完全没有存在的基础。
但显然家国天下,礼仪廉耻这样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太高端了,以至于愚昧的宗教才是这些土地上真正的粘合剂。
而现在随着那个来自锦衣卫的卷轴被展开,一整个全新的世界就这么在李如风面前被缓缓打开了。
卷轴全长四十五厘米,用蝇头小楷记载了整整七十四条不同方向的信息,全文将近一千五百字,字迹清晰,所以即使是从上至下的书写方式,李如风也能看的明白。
这七十四条消息中,有关沙哈鲁的有十二条,有关黑羊王卡尔.优素福的十五条,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过的情报。
余下的四十七条则包罗万象,包括但不限于和黑羊人接壤那些伊朗埃米尔,波斯贵族,蒙古宗王的动向,以及可能的倾向,还包括了很多军事调动,显然大明锦衣卫已经在那里建立了完整的监控网络。
虽然大部分情报都只用一句话,甚至短短几个字来描述,但李如风依然有一种开了全图挂的快乐。
比如有关埃尔比勒堡垒的情报,这里就有一条,上面写着黑羊陈兵两千余,粮草充足,而下面一条情报则写到是迪亚奈有帖木儿汗国兵一千五。
卷轴上甚至贴心的将大部分地名和人名都用察合台语书写,以方便李如风辨认,毕竟这玩意要是音译的话,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就完全是鸡同鸭讲了...
比如有关大不里士的情报中,锦衣卫就直接使用桃里寺来代指,李如风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桃里寺就是大不里士。
虽然两条情报加在一起也只有不到三十个字,但再辅以李如风手上的简易地图就能很容易判断黑羊人和帖木儿汗国之间的现在局势了。
迪亚奈距离埃尔比勒堡百里之遥,如果双方全是骑兵,基本上就是朝发夕至,每天都能打个来回,还能赶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驻地吃饭。
而埃尔比勒堡垒距离李如风此次的目标摩苏尔城也不过两百里,算是魔苏尔在西方最坚固的堡垒了。
针对沙哈鲁以及卡尔优速服务的情报则要详细的多,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情报,锦衣卫贴心的按照时间关系排列,让李如风们看得更明白。
首先情报里指出,李如风所担忧的事确实正在发生,那位黑羊王确实正在和沙哈鲁议和,只不过目前双方还处于一种互相试探底线的阶段。
显然那帮锦衣卫们对沙哈鲁更了解,所以虽然只有十二条消息,却基本条条都言之有物,几乎将沙哈鲁对黑羊人的态度拔了个干净,李如风看完之后,感觉自己恐怕比黑羊人都更了解沙哈鲁的企图。
首先,沙哈鲁和黑羊人之间议和是有很大阻力的,除了国内舆论的影响之外,黑羊人重新崛起后,被他们赶出伊拉克地区的汗国贵族,官员们可没全死光,他们自己就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而在这些人背后则是伊朗地区边境的贵族,他们虽然承平已久大,但却不想放弃扩大自己领土的野心,而且他们手上确实有足够强的实力,米兰沙大君的死并没有吓到这些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他们身上的枷锁。
毕竟在此之前,整个伊朗北部区域都笼罩在米兰沙大君的淫威之下,没人敢违逆他的命令,这也是他能凑齐大军攻打黑羊人的原因,他一死不知道汗国人在偷偷喝酒庆祝。
沙哈鲁的核心领地在阿富汗地区的封地,以哈烈城为中心,和其他汗国权贵一样,他的影响力会随着自己的统治中心向外而不断衰弱,沙哈鲁之所以能影响到伊朗地区的埃米尔和汗国贵族,主要依靠的是利益交换。
受到帖木儿影响,整个汗国无人不向往河中地区,梦想在撒马尔罕获得一席之地。
而沙哈鲁所做的,就是在用河中地区的‘无主之地’换取伊朗埃米尔们的帮助,他基本上已经把哈里勒集团手里所掌握的财富和封地都允诺了出去,按照锦衣卫的分析这场继承人战争结束之后,这是沙哈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也只不过是名义上获得了苏丹的头衔而已。
整个汗国精华地区的利益,都和他毫无关系,除非...他打算翻脸不认账。
沙哈鲁和黑羊王之间的分歧在于,黑羊人希望保留自己占领的全部土地,而沙哈鲁则要求他们必须交还巴格达,那不是黑羊人的传统领地,是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