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锦衣卫的情报支持,李如风对整个局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控,虽然那个锦衣卫并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支持自己,但也许是因为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李如风欣然接受了这种预料之外的帮助。
按照情报中显示的,黑羊人对白羊人的战争加在一场全面战争,是黑羊王用来转移黑羊各部之间不可化解的利益之争的对外战争,在挑选了一整圈之后,只有白羊人最合适。
为了更准确地获取战场信息,李如风再次派出了一支百人队靠近迪亚巴克尔地区,并在沿途建立了简易的驿站系统,以确保自己每天都能获得最新的战报。
而显然黑羊人和白羊人之间的冲突,从一开始就以一种高烈度的方式展开,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白羊部各部就有超过两万人迁徙到了迪亚巴克尔附近。
尽管这些年来白羊王卡拉.奥斯曼一直都居安思危,在为这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但一定会来的战争做准备,但他手中还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么多人。
相比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阿勒颇,迪亚巴克尔毕竟是一座内陆城市,想要依靠贸易方式来筹备粮食,无疑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更何况白羊人也是土库曼人,他们是游牧民族,除了人之外,畜群和马也是部落中不亚于人的重要资产,迪亚巴克尔即使能形容如此规模的人口,他们也不可能放弃这些牲畜。
如果不是黑羊人这一次虎视眈眈,且下手极其狠辣,恐怕现在白羊人已经出现内部分裂了,毕竟在土库曼人这个群体中,不屈不挠再次复国的黑羊人,声势真是太旺了。
而黑羊人的声势有多旺,投靠了帖木儿的白羊人就有多狼狈。
不过这是李如风愿意看见的,白羊人的压力越大,他的渔翁之利就丰厚。
1409年2月24日,李如风收到锦衣卫的情报的第三天,节节溃败的白羊人终于将自己的防线维持在了距离迪亚巴克尔不到三十公里的比斯米尔镇。
目前进攻迪亚巴克尔的黑羊人,主要来自巴特曼要塞方向,连带武装牧民都算上差不多有四五千人的规模,白羊人在人数上更占优势,但因为白羊王以退为进,打算固守迪亚巴克尔,拉长黑羊人战线的策略,所以黑羊人在正面战场上看起来占尽了优势。
从地图上来看,迪亚巴克尔,巴特曼要塞,以及马尔丁城三者之间差不多构成了一个边长八十公里的等边三角形,但黑羊人在马尔丁城的兵力不敢有任何异动,他们时刻警惕着李如风麾下的蒙古人,防止他们突然起兵加入战局。
如果说马尔丁城的黑羊人只是在警惕,那位于更西方,距离阿勒颇只有三天路程,夹在阿勒颇和迪亚巴克尔中间的乌尔法堡,就基本上是风声鹤唳了。
早在黑羊人刚刚踏足这片土地的时候,海达姆就成了乌尔法堡的‘主人’,他是黑羊王卡尔.优素福的亲信,曾经追随着他在各地流浪,见证了世态炎凉。
又在卡尔.优素福重回这片土地后,带领自己的部落出人出力为其征战。
所以黑羊王才会把乌尔法堡这座古老的荣耀之地赐予海达姆,作为忠诚的回报,当时的他心中也确实充满了荣耀,他知道自己的王必然会和白羊部那些叛徒们有一场大清算。
到时候他会是这场清算的矛头之一,他会以乌尔法堡为根基一步一个血脚印,踩着白羊人的尸体爬上更高的位置...
当时那些仓皇逃向南边的蒙古人,看起来还没什么威胁,尤其是那个如风萨满,更是名不见经传没人在乎。
结果对方不声不响的占据了阿勒颇,眨眼间就把那座城市变成了新的‘丰饶之城’,又从卡拉曼人的地盘带回了一支曾经追随着帖木儿征服世界的铁军...
根据黑羊王使者传来的消息,那个蒙古萨满保守估计也能动员三到四千名士兵,而海达姆手中只有自己部落的两百骑兵,根本不是对手。
所以黑羊王再次派遣了一整支千人队进驻乌尔法堡,帮助海达姆一起监控阿勒颇方向的动向。
虽然这是件好事,但海达姆还是遇到了其他问题,就是那支千人队的首领迪木拉提来自另一个规模更大的黑羊人部落,虽然他手底下的一千多人的士兵是汇聚了三四个部落的联军,但迪木拉提部落的骑兵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数量,所以那支千人队是迪木拉提的千人队。
双方在权力上发生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冲突,死了几个...十几个人,海达姆算是吃了个暗亏,几乎将乌尔法堡的权利拱手让出。
这就让海达姆有些心怀不满了,他已经不是那个热血上头,愿意抛弃一切,追随心中的英雄千里转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