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丹尔巴是最早跟随李如风的亲卫之一,当然,他现在已经不是亲卫了,他现在已经是个百夫长了。
他手下的士兵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李如风部,台尔巴合部的‘本部’士兵,还有三分之一是其他部落筛选出来的,最后三分之一则是巴达克那分流出来的,外加不到十个河中地人。
如果是在大征服者麾下,他们其实更习惯按照部落的模式划分编制,但显然如风萨满另有考虑,诸如哈丹尔巴百人队这样的混编编制队伍有好几支。
他一直都在刻意打散编制,防止军队中按照地头,亲缘关系出现派别,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在建制形成削弱军队的战斗力,但李如风愿意接受这样的debuff。
帖木儿那一套完全是在简化统治成本,而其结果大家都看见了,一个看起来无比强大的帝国随着他死去后转眼就崩塌了。
对哈丹尔巴而言,他确实有点不适应这样的混编队伍,整个百人队里最少有二十个人有点听不懂他略带口音的察合台语,需要他重复几遍才能听懂。
但好在最少这些人都是有经验的老兵,很多时候哈丹尔巴只需要用手势就能完成临场指挥。
得益于百夫长和亲卫的双重身份,所以哈丹尔巴差不多是李如风手底下效率最高的单位了,比如现在当其他百人队还在随军的亲卫沟通下准备出发时,哈丹尔巴百人队已经整装待发开出了城门。
作为李如风的亲卫,哈丹尔巴非常了解李如风的战术意图,同时也给其他人清楚的掌握了李如风的视角优势。
哈丹尔巴当然没可能和李如风共享战略地图视角,但李如风给他下达的直接命令还是能以一种类似直觉的模糊概念,给哈丹尔巴带来足够清晰的战场局势。
将是一次夜间袭击,这差不多也是这个时代蒙古人的优势项目了,大部分蒙古人认为这是他们的血统优势,足够强大的证明。
但李如风当然知道,这是因为蒙古人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在这片土地上始终处于上位种族的地位,所以大部分蒙古人甚至都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在身体素质上远远超过了平均值。
而随着李如风的到来,最少在李如风部和台尔巴合部,乃至后来的阿勒颇城地区,这些精锐骑兵也或多或少学会了什么叫荤素搭配,早早的解决了夜盲症的问题。
“所有人!火把!急行军!”哈丹尔巴高呼了一声,率先策马奔驰了而去。
一时间近百只火把将黑暗照耀出了一片缺口,同时也在李如风的战略地图视角中,拨开了战争迷雾所笼罩的范围。
哈丹尔巴就像黑暗中的烛光,披荆斩棘的前进,为李如风带来又一个观测点。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李如风亲征,他自己带来的外挂视野最开阔,同时也最直观...但李如风发现他其实很难在移动中保持着战略地图视角,光是保持正常的步行状态都会让他产生一种眩晕感,更别提骑马飞驰了。
他就这么坐在沙盘前,保持着沉思状态,看上去就像正在冥想一样。
巴达克差不多是在一个小时后才得到乌尔法堡内有军队调动消息的,李如风并没有动用他手下的士兵,这一次被派出去的五支百人队全都是以蒙兀儿人为主的游骑兵队伍。
而且任凭巴达克的想象力再丰富,他也想象不到李如风真的掌握了黑羊人的动向,他只是单纯的以为这是探骑遭到袭击后,李如风做出的报复性侦察而已。
但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了...
哈丹尔巴的队伍就像一只利箭,笔直的射向了位于阿比拉玛千人队后方的阿不都热合曼千人队,他们本该汇合在一起出发的,但阿不都热合曼的队伍当时刚从迪亚巴克尔方向撤下来,他们需要补充箭矢和马匹。
人可以不休息,但战马和驮马不行,而阿比拉玛想更早一点知道乌尔法堡的情况,所以先一步出发了。
他的队伍甚至不满编,有一支百人队被留在了马尔丁城外监督海达姆的人整编,马尔丁成本就是黑羊人现阶段的战争堡垒,所以他并不担心海达姆会耍什么花招。
而且从马尔丁城到乌尔法堡的距离不算远,对骑兵们而言只是两天一夜的行程,他们有的是时间在路上汇合....最少阿比拉玛是这么计划的。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恐怕连蔚蓝之风的巫师们也猜不到李如风会突然获得新的能力,于是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一点变化。
哈丹尔巴的百人队远远的避开了阿比拉玛的千人队,双方队伍在最近的时候间隔只有不到五公里,但地形的起伏却让双方照亮的火光完美的错开了对方斥候的眼睛。
在哈丹尔巴百人队路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