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风离开阿勒颇已经整整五个月有余了,除了少数必要岗位上李如风委任了亲卫代为管理之外,整座城市都处于托管状态。
这是他对这座城市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他很想知道自己建立的这套粗糙的统治体系,是否能在离开自己之后依然保持正常运转。
穆斯塔法更像是他留在阿勒颇的一道保险,以确保在一切出现问题之后有人能将其带回正确的轨道。
不过从目前而言,看起来李如风留下的那一套管理体系还是管用的,只不过随着阿勒颇的整体发展,曾经为了先解决有无问题而简化的流程开始有些不够用了。
其中最浅显的例子就是,随着李如风承诺过的商税减免政策过期,大量商人开始铤而走险试着逃税。
在诸多偷税漏税的行为中,对阿勒颇危害最大的就是很多商人开始选择直接在亚历山大勒塔港交割大宗货物。
而在半年前,亚历山大勒塔港还只是一个拥有港口的小村子而已,李如风在那里并没有设置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税收系统。
穆斯塔法现在光是能把阿勒颇捋顺就已经焦头烂额了,李如风之前留下的契约管理机构也是一地鸡毛。
当年被李如风临时提拔起来的三人组中年纪最大的穆拉德·维耶里,已经因为商人的贿赂而被穆斯塔法逮捕了。
人的腐化是很快的,伴随着阿勒颇在商业上的崛起,穆拉德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最开始只是一些蝇头小利,在双方约定契约的边缘地带,对一些小问题熟视无睹。
再然后,就是明目张胆的贪赃枉法了,其中最离奇的是,穆拉德被处理是被一名商人所举报的,因为他送了穆拉德一头牛,却没得到满意的结果。
因为契约管理机构的宣传不到位,那个商人一直以为那地方只要你花钱送了礼,就能许愿办事属于官方流程...
这件事让整个契约管理结构都陷入了公信力缺失的境地,当然在这个时代,这东西本来也基本不存在,完全是依靠李如风个人威望强行推行的。
现在李如风在外征战,长时间无法赶回阿勒颇处理公务,这种强人政治体系下的公信力自然也就开始流失了。
当然社会舆情如此,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那些商人对这种程度的贪腐表示了相当程度的理解,最起码一直到现在阿勒颇都不收城门税。
仅有的商税,也只是在大市场范围内发生交易时收取。
而契约管理机构的另外两个成员,米亚姆和托马兰,一个个人能力不足,一个太年轻,也是整个机构运行不通畅的主要原因。
根据穆斯塔法的汇报,萨度德丁·法斯夫和有点不甘寂寞的易卜拉欣(李如风刚占据阿勒颇时本地人的领袖)正在谋求这个契约管理机构的职位,他们都看见了这个机构的潜力。
萨度德丁还通过慕斯塔法向李如风表示,目前阿勒颇城现有的交易市场存在严重的监管缺失,如果让他入住契约管理机构,他能保证每年收上来的商业税收最少翻三倍。
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萨度德丁还保证绝不会破坏阿勒颇城现有的商业氛围。
最少他已经说服了穆斯塔法支持他,所以李如风也必须重视这个建议,这个时代的统治者在管理上离不开贵族和大商人的支持。
李如风也许能打破这个桎梏,但不是现在,甚至他有生之年都未必能见到那一天。
所以他只能妥协,因为最少萨度德丁这样的人能把李如风概念中的契约管理结构撑起来,运行下去。
另一个来自阿勒颇的消息则来自于自己那个许久未见的学徒巴特尔,他写信来...要钱。
养几十个孩子白吃饭,再顺便教他们识字只是一笔小小的开支,连萨度德丁那样的商人都能负担的起。
但随着阿勒颇逐渐蒸蒸日上,那所曾经被李如风当成幼儿园,识字启蒙班的小学校也发展了起来。
除了现在一共有四百一十九个孩子在校接受教育之外,还有超过五百人规模的成人在上夜校。
巴特尔手底下现在光勉强称得上是老师的雇员就有二十多人,当然其中大部分都只不过是识字而已,这些人的开支连带学生们吃饭就是一大笔钱。
当然巴特尔信里还写到了另一件事,那就是赛义德.库达正谋求在学校里开设神学课程,教导学生们伊斯兰教的相关教义。
说实话,这在伊斯兰世界算是常规操作了,可以说在李如风的认知中,宗教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少数益处中就有传播知识,教导文字这个领域,只是李如风对赛义德.库达这个人有些不待见。
赛义德.库达这个人可能和李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