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如果有的选,李如风情愿自己带着士兵去骑马与砍杀,在他适应了这种战场生活,且各项技能在战争中逐渐获得进步后,那种感觉有时候真的让人上瘾。
更何况在战场上,你的敌人是如此明确,只要骑上马,拿起刀总能解决掉,而在战场下,大部分敌人都是看不见的,你总不能用马刀消灭贫困,用弓箭射死饥荒。
眼下摩苏尔城就面临着这些找不到敌人的问题,没错,一直怀揣巨款觉得自己是个巨富的李老爷已经快没钱了!
他打了一年多的仗也没花多少钱,毕竟这个时代给老爷打仗那可是平头老百姓应尽的义务,除了那点微不足道,极具象征性意义的军饷外,当兵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管饭,顺便运气好的时候能拿点战利品。
至于李如风麾下的蒙古骑兵们,他们连军饷都不要,这帮人在打仗这方面比李如风本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非常清楚,打仗等于扩大地盘,扩大地盘等于自己的牧场变大这么个公式。
甚至于在几次攻打城市的时候,因为炮兵的出色发挥,李如风在算账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还盈利了!
这些蒙古兵有着严格的战利品分配体系,所以很多时候外出打仗掠夺,就是一场从上到下的狂欢,即使李如风数次放弃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以换取士兵不要彻底毁灭那些城市,但最后算下来李如风还是小赚了一笔。
不过坏消息也是有,那就是在战争暂时结束后,花钱补贴摩苏尔这样的大城市,远比打仗来的花钱,这就相当于李如风在自掏腰包养活一支总人数三万余人的军队,而且还是常备军那种。
李老爷的小金库肉眼可见的缩水了,阿勒颇虽然已经开始产生收益,但给予体量上的差距,以及路途上的损耗,几乎是杯水车薪。
作为一座大城市,摩苏尔周围原本的产粮区大部分都需要重建,尽管李如风已经按照阿勒颇的方式,在难民中组织了几支开垦民团,并提供了足够的农具,种子,开始重新开垦土地,今年也指望不上了。
如果不是肖.瓦拉德从巴格达拉过来的那些存粮,摩苏尔现在都开始闹饥荒了。
不过好消息是基于巴格达地方政局没有经历过黑巫师统治摩苏尔时期的动乱,巴格达周围的产粮区依然稳定,那些种植庄园大都运行良好,不管李老爷将来是横征暴敛还是合理购入,都是个好选择。
李如风将原本的计划取消,转变为彻底接管巴格达城,也是为了这个变化服务的。
此时李如风正坐在书桌前假寐,实际上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在了战略地图视角上。
因为跟随忽鲁刺儿加的亲卫原本就只有两人,此时一人留在肖.瓦拉德身边负责传递消息,顺便监控这个‘商人’,另一个则跟在忽鲁刺儿加身边,充当雷达。
李如风就像用惯了带鱼屏的pc用户突然开始用手机端玩rts游戏的玩家一样,对那狭小的一公里范围颇为不适应。
但他还是总能先人一步确定亲卫周围的情况,并通过亲卫之口将信息传达给忽鲁刺儿加——
“前面那条街上有一伙黑羊人,一百人左右,从东向西移动。”亲卫对忽鲁刺儿加说道,那些人应该是从另一个方向的城门过来的,和他们一样都骑着马,在城内少数几条可以骑马通行的大道上慢速前进。
见惯了李如风和他那些亲卫在战场上的奇异之处,忽鲁刺儿加对这样的情报来源已经轻车路熟,直接吹了个口哨,手指在半空中画了个圈,指了指不远处的路口。
这些在草原上见惯了生死的蒙古骑兵立刻会意的散开,箭术最好的那些人直接下了马,带着箭筒开始往两侧民居顶上攀爬。
剩下的人则自然而然的列成了一个随时可以冲锋的箭头阵地,有额外盔甲的骑兵排在最前面,这些人临场只射一箭,然后就会发起冲锋,冲散敌人的阵型。
“来了!”亲卫沉默了三秒,张弓搭箭,一发响箭直接射死了最先走过路口的黑羊人。
响箭的呼啸声就是信号,其他黑羊人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算他们反应过来了,他们胯下的战马也反应不过来,在第一轮箭雨之后,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中箭,但这些人才意识到自己遭到了袭击。
然后,他们等来的是蒙古骑兵的近距离冲锋。
这些骑兵基本都是递近到五米内才会射箭,射出的箭矢准头极佳,中箭者全是面门或喉咙中箭,一瞬间就有十几人落马而去。
剩下的黑羊人在混乱中四散而逃,造成了大量踩踏事故,死在自己人马蹄下的人几乎和被蒙古人杀死的一样多。
忽鲁刺儿加用另一支响箭召回了自己麾下的骑兵,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