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聊了两个小时,中心思想是要钱,争取增加员工福利。,小¢说*宅` ¨无?错?内_容?
这边工厂还有个主要问题,缺乏年轻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工人,坐办公室的文员大都也是四五十岁往上了,有的人是早年招进来的,干了二十年了,连办公软件都用不怎么明白。
这些老员工就是家住在镇上,或者村里的,没有大的追求,不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金城总部倒是每年都会派一些校招的毕业生过来,有文化、有想法、有干劲,不啻为一股新鲜血液,但是工厂位置偏僻,生活不便,很多年轻人来了之后也待不住。
时间越长越无聊,要么想方设法要求调到其他公司,要么干脆辞职,另谋高就。
这也很真实,不代表这些年轻人吃不了苦,有时候只是公司的态度能不能让人看到希望。
冯敛臣来后,干了件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园区整体提高了人均餐标,虽然叫不到外卖,但是越来越多人发现,食堂伙食质量提高了,至少对嘴巴算是有个交代。+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然后行政部门重新整修了园区操场,规划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增加健身器材,甚至厂区内用闲置的仓库改了一个小剧场,可以用大银幕放电影。
除了放电影外,小剧场还可以用来办讲座,这些事务具体由工会负责组织。
最开始的两场讲座是工厂自己的老师傅上的,主要是一些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但是现场参加的人不多——能有几个员工喜欢周末加班听这个,大部分工人宁可在宿舍睡觉。况且觉得这些老师傅,低头不见抬头见,平时* 谁还不知道谁干什么活,有什么好讲的?
只有领导班子给冯敛臣面子,几位副总都意思意思地到了场。还有就是总部派来的几个年轻人,不管是真心想进步,还是做给领导看的,都在观众席上低头记笔记。+h.o/n\g+t-e~o¨w^d?.~c~o^m¢
冯敛臣也在记笔记。他自己倒是听得很认真,然后请大伙去上次的农家乐吃三黄鸡。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当领导的也趁机了解了年轻人的想法,饭后众人沿田间小径散步,边走边继续聊,在庄稼地里看农民干活。
后面经费审批通过了,工会主席花钱从外面请人来讲座,主题还是围绕本行本业,从矿石开采、宝石鉴定到珠宝设计,只要想学都能有收获,渐渐也有些年轻工人会来听一耳朵。
工会主席见效果不错,又有冯敛臣授意,想法也越来越放开了,讲座主题逐渐五花八门,流行色彩搭配、时尚历史变迁甚至奢侈品知识都有。因为讲座一般放在周末和节假日举行,附近村里有中学生不知从哪打听到这回事,还有结伴溜进来蹭的。
第77章 第 77 章 这么忙啊,冯总?
这些外来蹭听的小客人平时也很无聊, 后来溜进来次数多了,冯敛臣和工会主席商量了一下,场地坐得下的前提下, 做好访客登记,也就放任出入园区了, 只是不能到处乱跑。
请一回讲师到底也不便宜,人家大遥远赶来了, 下面坐多坐少都是听, 人多点还热闹。
天气渐冷。没有城市里的热岛效应,远郊好像降温更快, 嗖地一下,已是寒意森森。
冯敛臣早上起来, 弯腰在箱子里找厚外套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
他和谭仕章快三个月没见上面了。
……
也不是真的没办法见,或者有谁非得拦着——就是两头都忙, 手里总是有事。说着想聚一下, 这周推下周,下周推下下周, 结果一晃眼, 时间不知怎么就溜走了。
电话倒是每天都打的, 消息也会发,联系并没断过。
冯敛臣如今注册了一个小号,是专门用来和谭仕章联络的。原来的账号当然也没删好友,但是在大号上只谈论工作内容,小号用来聊私事,有意识地在两者之间划分边界。
但就算有人突然来查他小号,其实也找不出什么特别劲爆的内容。
不是气温冷暖, 就是一日三餐,再有问问各自长辈的情况,聊天记录好似整篇流水账。
以前住在一起的时候——以谭仕章那个性格,更擅长以直接开干的方式表达感情,隔着遥远的网络,不能面对面,表达方式立刻贫瘠了一半,连多一句情话怕都难想出来。
让他和谭皓阳那个花花肠子一样,嘴上不要钱似的甜言蜜语,甚至要求什么电话play,想都难以想象,这辈子可能都指望不上。
时间一天一天的,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冯敛臣倒也没觉得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