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什么最重要?
(时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尼采
人生而有涯,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来计量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时间是生命的体现,没有人能够阻挡时间的流逝。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尝试拓展生命的宽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人生这段旅途更加充实就是人生的重要目标。很多伟大的人在中年之后都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时间的有限,无不为之感慨和忧伤。这种情况体现在,从众多皇帝、先贤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到曹操感慨“人生几何,应对酒当歌”,再到陶渊明干脆回家修篱种菊。没有人能永生,这种客观规律像是一个无形的牢笼,使人无法逃离。古人认为身可朽,但名可不朽。所以你会发现依照这种价值观,很多古人喜欢追求留名青史,让名声永远活下去。但对于绝大多数现代普通人来说,名垂千古不再令人执迷,珍惜眼下一点点流逝的光阴,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这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那么,到底如何将时间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是人生的本质问题。我想,珍惜时光便是做想做的事,不能等到以后有时间再去做。比方说,父母方面的尽孝不能等,很多人非常忙于工作,没有在可以尽孝的时候有所做为,在无法尽孝之后,抱憾终身。喜欢旅游的人同样不能等,现在正值全球疫情爆发,混乱低沉的瘟疫久久不能结束,一波波变异病毒持续袭来,新冠大流行结束的日子看不到尽头。各国严防死守,为了安全,如果悲观一点,恐怕这辈子都没办法登上非洲大陆。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十分遗憾,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然,这也印证了我所说的,想做的事不可以等,就像没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所幸的是,前几年旅游的画面历历在目,成为了我十分美好的回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想好了要做的时候尽力去做。尽早行动,尽量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李白有云,“今日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想,他对此有着同样的理解。不过,及时行乐似乎并不是现在社会主流意义上的政治正确思想,甚至不利于群体乃至国家的发展。试想,如果大家都是悠然自得,不去拼搏奋进的状态,又如何能使吗明日国家之复兴,民族之富强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活得明白确实会减少一部分拼搏奋进的时间,但我认为,这也意味着,会把时间用在真正喜欢的方面。也只有把精力放在真正热爱、令人投入专注的领域,才能迸发更多灵感和价值创造的火花,带来更多可能,提高效率。因此,我以为,及时行乐仍然不失为一种古人就率先领悟的智慧。既然生命不会无穷,人也不能长生不老,那么,在可行的前提下,还是要去做些想做的事来充实丰富人生,给自己多一种选择和可能。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名叫《遗愿清单》,一个英文影片,大概讲述的意思是两个得了绝症的老人同住在一间病房里。因缘际会,两个人结识为好友,在余下的日子里,趁着还有时间,完成内心所想的遗愿清单。他们希望在自己人生结束之前,完成自己心愿,达到自己的目标,做曾经未完成的事情,不留遗憾在人间。幸运的是,电影拥有着一个较好的结局。虽然其中一位病友还是因病去世了,并没有发生奇迹,但他完成了心愿。对于两位病友来说,身患恶疾,走过人生中大半的路程,人生还算完整,没有留下太多遗憾和悔恨。不过,如果不幸的事情是发生在一位20岁的年轻人身上,那情况又会如何呢?他会懊恼,会遗憾,会在心中充满失望和疑惑,会问自己为什么不幸的降临偏偏是他?“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天为何如此不公?这种情况,他的亲朋好友以及他自己都是无力的。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人生即无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幸运平安地度过一生。生命的无序,是我在阅读金庸先生的作品后,得到的理解。金庸先生的作品早期有些相似共通之处,主角除了天资卓越,更是遇到奇遇,历经挫折和苦难,最终成为大侠拯救世人。这样的事故和结局当然是振奋人心,让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这可能和早期先生的心境有关,意气风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过,他在中年后期的作品,有些转变,与此不同,有了不同的画面,比如像是天龙八部里的萧峰,被命运的安排,显现出一种宿命感。我相信作者人到中年,在经历时间和阅历的沉淀之后,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不再是少年仗剑走天涯,而是把中年对人生的些许无奈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因为没有人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尽早尽可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人生如此神奇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