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刘盼盼这个恋爱脑不停的撒狗粮荼毒了一个月后,大家都习惯了!见怪不怪了,每次刘盼盼炫耀,大家呵呵哒!表示:你开心,你快乐就好!不需要特意来告诉我们,我们是人类,拒绝狗粮!
在种麦前,抢收秋季作物腾地。黄豆秧,苞谷杆,稻谷垛,码得一堆堆、一垛垛,如小山似碉堡,散布在稻场,田埂,路边。正如农谚总结的那样,“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大家刚累完,村长又通知过几天要给小麦播种了。西岗村有四百余亩耕地,分散在五个蘑菇状的大土岭上。沟沟坎坎,高低不平,很多地块顺岭就势,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大块的地又牛犁地,小块的地就需要人工用锄头翻地了,谢诗雅他们被分去了用锄头翻地。
由于地离村里太远,没有办法回去吃午饭,都是李晓静和胡杨烧好饭送到地头来,很多村民闻到这里飘出去的香味了,都走的远远的啃着手里没滋没味又噎人的粗粮,离的近了受不了那个味,太香了!
村里只有两只宝贵的牛,套上牛犁,起早贪黑耕地。掌鞭的一个人包一块田地,不知不觉中比赛起来,看谁犁得又好又快。“叭叭”的皮鞭声,“驾驾”的喝牛声,黄牛有时的“哞哞”声,牛脖子下铜铃“叮咚”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广阔的田野。
别有一番味道!犁好一块地,趁犁起的土疙瘩还没有被风吹干发硬,掌鞭的又换上耙,人站耙上,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扬着皮鞭,将土疙瘩耙碎,地耙平。然后在耙好的地里,身强力壮的男村民和男知青,用肩膀挑。
女人们扳车拉,你追我赶,风风火火地从村里运来事先准备好的农家肥,农家肥知道是什么吗?是各家各户的茅厕收集的大便小便,加上落叶,收割用不到的秸秆,枯草一起搅拌出来的天然肥料,均匀地散布在地田地里。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都习惯了这样的劳动,但是一些女知青不太适应的,有的哭了,有的累病了请假了,有的带着全副武装的慢慢悠悠的干活,看的西岗村的村民一阵的头疼,西岗村自动把知青分为了老知青院和新知青院,新知青院指的就是谢诗雅他们几个了,那是村里的团宠!老知青院的人是村里处处嫌弃的对象。分给谢诗雅他们几个的地,很快的他们就干完了,还帮着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的人家干了很多活,谁不喜欢啊。再看看老知青,各个跟霜打的茄子一样的,蔫巴巴的,有的女知青还利用美色让村里的男人帮他们干活,还收别人送的吃食,谁看着不生气呢!现在的吃食多金贵的东西啊。都是知青,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有媳妇的男人,被婆娘看的死死的,不让自家男人和老知青院的女人有交际,家里有闺女的,都把闺女看的牢牢的,不许和男知青有接触,万一人家城里人有一天回去了,他们的傻闺女怎么办?别看农村人没文化,不识字,很多道理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原先会出现冲突,自从谢诗雅他们来了后,很多人对知青包容多了,原先动不动的就去知青院骂架,打架的都发生过,经常的各种纷争!现在这群老娘们,被谢诗雅他们投喂的,加上学校偶尔也开设扫盲班,她们也学习了,懂了很多道理,知道随意的去污蔑别人都是犯法的,也收敛了很多。不看僧面看佛面,都是知青,他们还是给谢诗雅他们几个一点面子的。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就绪,就能开始播种小麦了。广播通知了,明天正式播种开始,需要的是经验老道的农民去撒种子,农村人相信“手气”,有的人撒的种子发芽的不多,有的人撒出去的种子各个都能颗颗饱满,说每年村里都是固定的几个老人去撒种子,谢诗雅他们结束手里的活计,就去观看,虽然经历了十个小世界,她还真的第一次看别人种麦子。
这一段时间真的很累,谢诗雅准备给村长说一下,明天上一趟山,从天然的库房拿点偷偷回来,犒劳犒劳大家。打猎,谢诗雅表示:我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