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的争斗在大明可谓屡见不鲜。
早在朱元璋时期,就有著名的淮西勋贵与浙东集团的两党之争,在这之后派系争斗不断,其后更是诞生出最著名的东林党,拖垮整个大明。
朱棣登基后,朝堂风气逐渐平和,但勋贵和文臣之间的争斗依旧明里暗里。
这情况一直发展到土木堡之变,武官彻底丧失话语权,文官完全把持朝政为止。
此次文官缩减张軏的赏赐规格就是具体的表现。
朱能身为勋贵,自然知道其中的弯弯道道,此时他据理力争道:“改良后的火药诸位都是见过的,威力强大,且相比从前火药更为便捷,不光能够减少运输中的损耗,更能为我的大明破敌变得无往不利!”
“仅仅只是一份火药,就能大破敌军,能让有更多的将士活下来,能够安然返回家乡。此火药,不仅能助我大明开疆拓土,戍卫边镇,更能救活无数人,此功绩,仅仅一些金银就打发了,若是让将士们知道,该多寒心!”
说罢,朱能拜倒高呼道:“陛下,张軏之功绩当封爵!”
这番话倒不全是因为朱能答应要帮忙说好话,更因为朱能本身就是从战场中走出来。
他很清楚,改良后的火药对战争会带来多大变化。
丢一份火药就能击杀成百上千的敌人,大明的士兵,就能有更多人活下来。
战争中活下来。
这是无数士兵们的希望,也是身为将领的希望!
至于封爵,朱能本就和张家交好,和张玉亲如兄弟,如今兄弟故去,他自然希望其子嗣也过的更好。
张辅日后爵位高升是必然,张軏,能拉一把是一把。
自家跟他还有生意合作呢!
朱能说完后,几个勋贵们也纷纷出来附议,张軏的功劳封个爵真不过分。
但......
勋贵觉得没关系,文臣们就不答应了。
解缙作为文官之首没有第一时间说话,反而是一个御史率先出列:“陛下,成国公此言不可。火药改良确有奇效,但并未真正投入军中,所谓戍卫边镇,开疆扩土,不过是空口白话而已!”
“若今日改良火药可以封爵,那明日有人改良火铳,岂不亦可封爵?后日改良马车是否也是同理?随便拿个东西出来糊弄一番即可?”
朱能道:“林御史你不要混淆视听。火药的威力,当日你是亲眼见过的,相比从前的火药,无论是用量还是威力和从前相比都有巨大改变!”
那御史接话道:“我确实见过,改良后的火药,和从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但成国公,我请问,当如何去界定改良的标准?”
“就以火药为例,难不成张軏今日改良火药,陛下封赏其伯爵,明日他接着改,效果亦是不错,陛下还要进封他侯爵?后日再进封其国公?那么国家法度何在?”
论起辩论,文官说起话来是一套又一套。
这话让朱能顿时哑口。
确实......
如何去界定改良的标准可以封爵?若一个人藏着掖着,第一次先封伯爵,第二次再封侯爵,第三次再封伯爵,难不成一个技术让他一步登天?
火药可以,其他的呢?
那大明这爵位未免也太过儿戏了。
见两人说的差不多,解缙终于站了出来:“陛下,林御史此言甚是,火药尚未经过实践,未运用到军中,谁也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
“且我大明对于封赏爵位,太祖高皇帝在位时就有明确规定,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封。”
“此乃祖宗之法也。”
这番话一出,直接杀死比赛!
洪武朝时期朱元璋就对封爵有了明确规定,除非军功,否则不允封爵,张軏发明火药,对战争改变很大没错,但这算不上是军功。
而陛下你忘了吗,当初你靖难,喊的可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呐,这才几天,你就要变了?!
你要打自己的脸吗?
龙椅上,朱棣的嘴角狂抽,解缙这一通话,简直打在他的七寸上。
他当然知道张軏改良火药的功劳很大。
以张家的功劳,再封一个伯爵也绝对没问题,一门两伯爵他朱棣又不是给不起。
但就如那句话,祖宗之法不可变。
登基还没两年你就要变,要教天下人如何看待你皇帝,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君亦有戏言?
朱棣深吸一口气,尽管很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