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大队长不知道赵和平要干什么,不过还是点点头,说:“这个有。”
“没安装村里的广播大喇叭以前,有什么事儿,我们都是拿你说的那种大喇叭到处通知。”
“赵电影,你要用的话,我这就去给你拿。”
不过他觉得,这个新来的放映员有些奇怪。
赵和平一听真有,连忙点头说:“好,那就麻烦田大队长给拿过来吧,谢谢。”
“赵电影,你不用跟我这么客气。”田大队长说了一声,就出去了。
没一会儿,就把喊话大喇叭拿来了。
这是一个涂着黑漆的喊话大喇叭,上面还定了一块小牌牌,上面是一段话:开展小麦双千斤县、三千斤社、五千斤大面积丰产田、万斤高额丰产田运动。
显然带着当年大跃进时期的特色。
大跃进年代,许多人吹牛上了天。
各行各业,都在宣传报道中,狂躁上了天。
就比如有一些“新民歌”,就像大跃进一样,充满那个时期的特有色彩。
赵和平只记得其中一首: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当年那些热热闹闹的宣传,惊天动地的口号,后世的人看了会笑掉大牙,但是曾经多少人当了真?
不过,从六一年开始,上面就一直遏制这股风气,到现在,这种风气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了。
不过今天倒是在这个村里,突然看到了带着那个时期特色口号的东西。
赵和平想起那个时期,一瞬间倒是有些恍惚。
田大队长没注意赵和平的异样,把手里的喊话筒递给赵和平,问:“赵电影,你要这个是准备干什么用?”
“要是你担心放电影的时候,有什么人捣乱,那你就跟旁边的民兵说一声,他们就管了。”
他还以为赵和平要话筒,是吆喝那些在放映场地闹腾的人。
不过真到了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是看的入神,根本不会有人闹腾,一定是新来的放映员想多了。
赵和平接过那个喊话筒,笑着说:“田大队长,等一会儿放映的时候,您就知道了。”
他不说,田大队长也不好追问。
很快,饭菜就做好了。
猪肉炖萝卜,大葱炒鸡蛋,还有二合面饼子。
这在农村来说,就是最高规格的接待。
吃完饭,田大队长陪着赵和平,一起去了放映场地。
人太多,村里没有太大的场地,就把场地选在了村外,在路上,然后旁边就是麦田。
冬天在麦地上踩踩,问题也不大,甚至反而有利于长根和分蘖。
幕布已经挂了起来,在幕布两边,坐满了人。
路边的草垛上,还有树杈上,也有很多人,大家都早早的抢占有利地形。
看到放映员来了,就有不少人担负起通风报信的工作,相互转告,提醒要做好准备,电影就要开始了。
赵和平调试放映设备,轻车熟路。
坐在他周围的村民,看到新来的放映员,确实非常年轻,也都小声的嘀咕起来。
大家都怕放映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在赵和平忙碌的时候,出奇的没有人开口询问。
都怕说话让赵和平分神,那放映出错的责任,可就落到他们头上了。
很快,赵和平就把设备都调试好了。
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
赵和平拿着喊话筒,站上了给他准备的高脚板凳上。
“赵电影,你这是干什么?小心。”大队长怕他摔了,连忙伸手要扶。
赵和平回头对大队长笑笑说:“我没事儿,大队长放心吧。”
周围等待看电影的人,本来注意力也都看向放映机器这边。
这时候赵和平踩着高脚板凳站上去,自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放映员这是要干什么?”
“不知道啊,听说是新来的,也不知道放映技术怎么样,还站这么高,跟以前来的放映员完全不一样。”
“是,估计是显摆一下他自己,城里来的,就爱显摆。”
“我真怕一会儿放映出问题,那今天晚上可就看不成电影了。”
众人议论纷纷,对这个如此年轻的新放映员,非常的不信任。
赵和平稳稳的站在板凳上,手里拿着喊话器,看着周围密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