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老人又询问了赵和平很多问题,比如医书发行的方式,还有医术的普及等等。
赵和平也一一回答。
并且特别强调:“领导,其实乡下情况特殊,只要老百姓能治疗一些常见病,那就能解决绝大部分的医疗难题。”
“我觉得,可以倡导每个村培养一个自己的保健员,村民有病的时候,给村民治病,可以算工分。”
“没有人生病的时候,保健员也还是壮劳力,照样可以参加劳动。”
“这样总比病了还要等方便快捷的多。”
“就像我们的民兵一样,放下枪劳动,扛起枪退敌。”
老人很高兴:“说的好,农村的经济水平,培养保健员的话,成本低时间短,能够解决农民基础病情,杜绝小病不用看的情况发生。”
“而且这些保健员半医半农,极大地减少了培养的成本。”
更不用拿工资,用工分就可以代替。
这样国家也不会有什么医疗负担,对广大人民群众,更是一件好事儿。
高兴之余,老人起了聊天儿的兴致,继续跟赵和平谈各种话题。
比如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儿,甚至还有当下局势,以及某些方面的发展等等。
赵和平都侃侃而谈,说出的观点,让老人不时点头,并且嘱咐身边的人员,一定要记录清楚。
不过赵和平也没得意忘形,他说的时候,也是有所收敛。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是斟酌以后,才会讲出来。
这一番谈话,一直谈了两个多小时。
这还是有人几次提醒老人,后面的安排,已经不能再推了的时候。
老人才停止了这次谈话。
“和平同志,你的很多想法儿都很不错,我听了很受启发。”
“不过我还有别的工作安排,今天就先到这儿吧。”
“等后面有机会,我再派人请你过来,我们继续谈。”
老人满脸慈祥,眼神中带着笑意。
似乎对赵和平很满意。
赵和平也从善如流:“好,那领导您先忙。”
说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离开会客室,原路走了。
老人却并没有马上去工作,而是拿着工作人员记录的谈话笔记,开始一一查看。
半晌才说:“去安排医书出版,署名就按照黄远亭为主,赵和平为辅。”
“同时把黄远亭居住的房子,通知下去,更改相关手续,房屋租赁人,改为房屋所有人。”
“还有,等医书出版,就把宣传赵和平的活动恢复,同时,把他被人换掉的劳模评选资格,重新加入,并下发通知,正式给赵和平人民放映员的称号。”
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那就必须得到应有的荣誉。
旁边的工作人员,马上立正:“是,我马上就去安排。”
医书的出版,在老人确定好一切之后,加急印刷。
很快,就在报纸的一篇报道下,医书还没出,就先火遍了全国。
报道说的正是老人接见赵和平,并且摘取了部分谈话。
尤其是老人问赵和平,为什么要编写这部医书,赵和平的回答,更是让不少老百姓感动。
广大的老百姓很淳朴,谁替他们说话,为他们着想,他们就把谁牢牢记在心里。
尤其赵和平还被宣传过很长时间,早就有了群众基础。
所以报道一出,赵和平又成了风云人物。
尤其报道中,还有老人和赵和平亲切的握手照片。
一时间,赵和平风头无两,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而后,上级领导,又给了赵和平一个人民放映员的称号,并且进行重点宣传,重点提出:倡导学习赵和平同志,时时刻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先进典型,学习榜样。
这下算是落实成了国家性质的,跟之前名动京城还要更上十层楼。
赵和平的名字,提起来全国就没有不知道的。
随后,医书出版。
书名就叫《常见病预防及治疗手册》。
编写者,第一位是着黄远亭,第二位是赵和平。
打开封面,第一页,就是一张彩图,上面是老人跟赵和平握手的那张照片。
下面带着图片标题:“领导接见本书编写者赵和平同志,并亲切谈话。”
后面一页,是老人用毛笔写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