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 > 199.为人民服务

199.为人民服务

此时棚屋已经搭建起来,桌椅也摆好了,社员们先在里面避寒。

其实这会待在棚屋里头不暖和,冬天刮北风,先在找个南墙去避风才舒服,因为可以晒阳光。

但是社员们对这个棚屋好奇。

崭新的钢管支架、崭新的黑篷布,上面还带着一股新塑料的味道呢。

他们没有见过这样工整、这样新颖的棚子。

别说他们没见过,黄国强也没见过,他好奇的伸手去摸了摸钢管和篷布点点头:“挺好。”

杨建设嘿嘿笑。

肯定挺好。

18年带回来的棚屋呢,这家伙可是价值五百块!

这种塑料棚在84年代真当得上一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评价,连黄国强这样的转业军官都被吸引了,更何况街道上往来的普通人?

有赶来占地方的市民注意到后便过来问:“这是干嘛的?”

杨爱国上去递了一根烟,说:“同志,我们这里是面摊,卖大骨面的,您吃早饭了吗?如果没吃可以来吃一碗。”

现在老百姓手里没钱,不年不节、没亲戚朋友来,他们怎么能出来吃馆子?

面摊算不上馆子,但在这里吃饭也得掏钱花票,多数人同样不舍得。

问题是这人接了杨爱国的烟,直接转头走人说不过去。

于是他便假热情的问:“呀,这是面摊呀?下的是什么面条?怎么卖的?”

这话有技巧。

不管对方说是什么面,他都要说自己不想吃这个面想吃其他的面,到时候脚底抹油顺便溜走即可。

杨爱国没多想,说:“大骨面,用富强粉做出来的面条,用肉骨头熬出来的汤。”

“价钱不一样,大碗的一斤面条要两毛,中碗的八两面条要一毛六,小碗的半斤面条要一毛。”

这人抽着烟说:“肉骨头熬汤煮面啊?那我吃不了,我——等等,小碗的面条是一毛?你说这个半斤是怎么回事?”

杨爱国拿出面条给他看:“就是这个鲜面条,半斤!”

“不加汤水?”这人吃惊的问。

杨爱国说:“不加,你看,我们这里有秤……”

“他这里说的斤数是面条重量。”正端着大海碗连吃带喝的黄国强帮忙给他们站台,“我是警察,可以给他们担保,他们的生意不会缺斤少两的。”

说着,他端起碗来一仰头将剩下的大骨汤全给喝下去了。

喝完他抹抹嘴,打了个饱嗝说:“痛快!这面条真好吃!怎么做的,你说你们怎么做的,真是又香又鲜!”

杨建设说:“主要是这个大骨汤有讲究,我们用的料绝对足。现在是早上第一锅汤,味道最好、营养最充分——黄局,再来一碗?”

黄国强放了放腰带说:“先不来了、嗝,我先去把我那边的小伙子给吆喝过来吃一碗,他们也没吃早饭呢。”

他拍下两毛钱咳嗽一声起身出去。

门口的市民毫不犹豫的坐下,说:“也给我来个两毛的——等等,来个一毛的吧。”

他自顾自的说:“我先尝尝好不好吃,反正不管大小碗本质上价钱是一样的。”

杨建设说:“价钱是一样,可碗里的汤不一样多呀。”

“两小碗的面跟一大碗的面一样多,可一大碗的汤得有四小碗那么多!”

这市民捏了捏口袋,说:“还是先来一毛钱吧,主要是一斤挂面我也吃不了。”

这话只是找个理由。

当下老百姓肚子里没有油水,个顶个的能吃能喝大胃王。

杨建设这边的面条是鲜面条不是干挂面,一个大老爷们一顿吃一斤面条不是问题。

不过客户要半斤面条自然就要给人家上半斤面条。

不必推销,推销惹人烦。

半斤面条称出来下锅,熟了后准备捞出,捞出之前先放碗,碗里撒点盐巴、葱花和香菜段,接着往里倒入滚烫的面汤。

大骨汤冲击而下,盐巴顿时消融,葱花和香菜的鲜香味道被激发出来。

这时候放上面条。

满满一碗!

大冷的天端上这么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双手捧着手热乎,眼睛看着眼热乎,闻一口香气,浑身热乎。

市民用筷子扒拉了一下面条,吹了吹面汤的热气轻轻吮吸一口。

就一口。

小味儿‘挠儿’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人有点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