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打量了一眼,就开始摇头晃脑的看。
杨建设一看。
得了,不愧是戚斌摇过来的行家里手,确实有两把刷子,这是第一眼就看出箱子纹饰上的道道来了。
王胖子摇头晃脑的看了看纹饰,又打开箱子看了一圈。
然后他坐下倚着座椅靠背用指节在桌子上敲了敲,像是在凝神沉思。
杨建设三人大气不敢喘,怕打扰了专家的思绪。
结果戚斌说:“有什么说什么,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是老客户的东西,我的长期客户,要双赢,不要挖坑。”
王胖子便收起沉思表情笑道:“那我就直接说了?”
“直接说!”戚斌斩钉截铁的说道。
杨建设听到这里明白了。
敢情刚才王胖子的沉思是演戏,他用指节敲桌面是给戚斌发暗号呢。
王胖子没给他思索的时间,直接问:“这个黄花梨紫檀包袱箱是谁的啊?”
杨建设正要说话,戚斌抢在前面说:“不是,这怎么是个黄花梨紫檀包袱箱?这应该是个紫檀木龙纹箱。”
王胖子说道:“得亏你把我叫来了,要不然你今天又得打眼了!”
戚斌不服气:“包袱在哪里?这不是个包袱箱呀!”
然后他向杨建设三人解释:“包袱箱真做成个包袱包起来的样子,不过这种箱子上的包袱是陶瓷烧制而成……”
“你那是包袱盒。”王胖子笑话他,“什么知识储备量?你的知识都是跟师娘学的呀?”
戚斌怒了:“说什么好呢,那这是不是个清乾隆年间的……”
“是清乾隆年间的。”王胖子说。
戚斌说道:“那就没什么好打眼的了,再说,我和我建设哥是义父义母的亲兄弟,我打眼了在他身上亏点钱,我心里高兴!”
“是你打眼了,人家要亏钱!”王胖子笑道。
戚斌问道:“怎么说?”
王胖子先说:“这箱子是宫廷身份,你们能看出来吧?”
戚斌说了自己判断。
王胖子听的连连点头。
等听完戚斌的话后,他又将箱子翻倒,指着箱底说:
“这叫束腰须弥座式底座,腰部镂空鱼洞门,雕的是莲瓣纹,在清乾隆十年到二十年之间的宫廷箱柜中流行。”
赵福赞叹说:“刚才还真没注意到,这箱子的箱底很有讲究呀。奢靡而不失古典气息,华美大气,确实颇有宫廷之风。”
王胖子说:“年代确认了,咱们看看它的内里。”
“你以为这箱子是通体紫檀木?错了,它在材质的使用上比较特殊,是用了黄花梨与紫檀的巧妙结合!”
“看这里!”
他指向箱子所用木板。
四个人凑上去看,很仔细的看,终于发现一丝异常:
木板整体是紫红色,但其实它颜色不统一,内外颜色是有区别的,是两块木板贴在一起!
只是因为包浆和颜色的干扰,让它们的区别很是不好辨别。
再就是两块木板贴合的非常紧,几乎是严丝合缝,更是难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差异。
他们一边看,王胖子一边说:“这箱子怎么做的?”
“当时的能工巧匠先以紫檀木板做成包袱箱的框架,利用减地工艺,使边角的八个位置低于平面。”
“而后!重点来了,他们用巧妙工艺在减地处贴黄花梨木板,整合之后,两块木板便并合在一处,如同连体婴儿,不分你我!”
杨建设赞叹说:“牛的一逼!”
赵福也赞叹:“先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啊。”
沙伟则疑惑的说:“这这,这不就是铁皮工艺吗?我以前在一家红木城打工,那里面就有很多所谓的红木家具是贴皮的,很便宜!”
戚斌此时已经看透一切。
他解释说:“是,用当下眼光来看,贴皮是不良商家以次充好之术,但是古人利用贴皮,目的并非如此。”
“这技术不是从清朝出现的,在明代家具就有很多贴皮的了。”
“明代是很贴皮工艺的目的跟咱现在差不多,因为硬木材料匮乏,工匠不得已把次的材料衬在里面,而把好的材料贴于其外。”
“这样一来省料子,二来可以满足那些追求廉价硬木家具人的需求。”
“但要是用在宫廷,那就跟材料匮乏没关系了,是工匠们证明自己能耐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