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日月并明 > 第三十一章 朱由校的小算盘

第三十一章 朱由校的小算盘

魏忠贤见皇帝点到自己,不禁苦笑道,“皇上,六科给事中负责抄发章疏,驳正违误,这内廷下达诏旨,必得先由科臣审核无误,才能在五日之内抄送通政司下发执行并送内阁留存。”

“倘或出入的章奏诏旨有所失遗,科道即可驳正缴还重拟,所以这科道官要有什么牢骚,奴婢也是不敢轻易置之不理的,否则……”

朱由校眉头一扬,连连追问,“‘否则’?‘否则’什么?这六科科参,给事中顶多驳正六部,因为这六部各衙门的题奏本章,也都由六科监督奏销。”

“但朕要有旨意,他们哪来的胆子去驳?昔年太祖皇帝之所以令六科给事中掌驳正之职,是因为杀了胡惟庸,罢了丞相之后,政务繁多,这才让六科拾遗补漏。”

“太祖皇帝当年是怎么说的?‘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苟政事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惟一身之优,将为四海之忧,卿等能悉心封驳,则庶事自无不当’,太祖皇帝设置六科给事中,是让他们协助理政的,又不是给自己设了个‘拦路虎’。”

“六科即使有驳正违失之权,那最终也是要由太祖皇帝圣裁,否则,胡惟庸死之前,太祖皇帝要受淮西一党的牵制,胡惟庸死之后,太祖皇帝还是要受科道官的牵制,那胡惟庸不是白死了吗?”

“你可见洪武朝有哪一件大事,是太祖皇帝允了,科道官不允,后来也确实没做成的?六科要真敢封驳太祖皇帝的圣旨,‘胡蓝之狱’且不去说它,起码‘空印案’和‘郭桓案’就不会牵连那么多人。”

“公文运转的权力在通政使司,给事中不过是能在这运转过程中将公文抄送给六科同僚同阅,倘或他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质疑,但你要说这六科给事中能直接拦截公文,干涉运转程序,朕是怎么也不相信的。”

这一番话让在场诸人皆哑口无言,虽则按照祖制,即使皇帝对科道官的上疏有所不满,也不能直接杀了他们。

但皇帝要当真下决心处置哪个科道,直接把此人调往他职,再另外找个理由判罪,却也不算是违背了祖宗的决定。

再加上魏忠贤清洗东林党时,一连弄死了许多敢于诤谏的刚正之士,因此天启六年的科道官要么成了阉党的传声筒,要么就跟鹌鹑似得不敢冒头,总之不会莫名来寻皇帝的晦气。

不过朱由校心里也知道,内阁今日之所以会为科道发声,确确实实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

在外廷眼中,皇帝把蓟辽总督和辽东经略的位置给阉党的人,让太监去辽东发犒赏银,完全是一着臭棋。

倘或皇帝信任袁崇焕,就该在东林党中寻摸一二可靠之人派去辽东,倘或皇帝不信任袁崇焕,就该早日将他调离辽东,重新再派阉党中的得用之人去统领关宁军。

而现下皇帝虽留用了袁崇焕,却在他身边放了两个阉党当他的顶头上司,这在文官眼中,要么是魏忠贤因为孙承宗的缘故在欺负袁崇焕,要么就是皇帝在故意给袁崇焕使绊子。

因此不管皇帝嘴上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不管皇帝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如何信重袁崇焕,外廷依旧意见不断,觉得皇帝年幼糊涂,不知道事权统一的重要性。

三个政敌在同一个地方做官,其中两个还是另一个的顶头上司,这是妥妥得要起内讧的先兆啊!

故而科道官与内阁在辽东人事上的立场相当一致,朝堂斗争归朝堂斗争,影响边关用人那就不对了。

就算皇上您不喜欢袁崇焕,也不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啊,大不了直接把袁崇焕打发回广东服丧嘛,您何必跟他置气呢?

但朱由校这边也有说不出的委屈。

孙承宗与袁崇焕再如何廉洁刚正,银子要不拨下去,是没人会替朝廷上阵打仗的。

那问题就在这儿,这每年五六百万两的辽饷开销是无论如何都省不下来的,财政亏空成这个样子,他自己还有复原三大殿的梦想,这满朝上下,有谁能给他弄来这么多银子呢?

只有魏忠贤!

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魏忠贤,或者如果你是阉党,你看见皇帝把整个关宁锦防线都给袁崇焕这个东林党门生管了,

自己费劲巴力地为皇帝到处搜刮,名声扫地,清流唾骂,最后皇帝大手一挥,钱给袁崇焕拿了,仗给袁崇焕打了,功给袁崇焕立了,名给袁崇焕得了。

而自己不但什么都没落着,还须得时时对皇帝赔着小心,就怕将来来一个‘狡兔死,走狗烹’,你要是魏忠贤,你会做这赔本买卖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