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顺躺在炕上,听着旁边小武的呼噜声也睡不着,这屋子没家里住的大,但是只住两个人,算是十分宽敞。
他和小武一人睡炕的一边,他把头垫起来,越过炕角看了看屋子正中的桌椅,又越过桌椅看向窗户,和窗外的树影,有点想家。
但是他得在外面念书,念好书考了举人老爷,娘和姐姐以后才不会再那么辛苦,还有妹妹们,也能过得轻松一点。
天晴了没两天,这又接着下了两场大雪,雪积的有小腿过半那么高。
林平乐现在的生活也规律了下来,不用出去的日子,她就在家跟着严氏缝一会鞋垫,一家人做鞋的鞋垫都是冬天不用下地的时候做好的。
或是带着小桃小杏念书,她现在还没门路让妹妹们去学堂念书,就自己按着小麦提供的启蒙课程来教她们。
除了这些事情就是训练训练小狗,喂喂后院的小动物,跟严氏、孙婆子一起做饭,日子平淡又充实。
十四这天是要去沈府的日子,林平乐照旧是一大早就去了。
给沈明暄上完课后,晚上就去学堂接林平顺。
学堂放学,小孩子们都陆陆续续出来,基本都有人接,出了学堂上了马车就走了,林平顺算是出来得早得,
“姐,你真的来接我了啊。”他下课就跑,出了学堂的门一眼就看到了他姐,高兴地两眼放光,但还是忍着,走到她跟前才低低叫了一声。
林平乐也高兴,打量了他衣冠整齐,手脸都干干净净,知道他这几天过得还不错,就道,“嗯,我们回家吧,娘可担心你了,小桃小杏也想你。”
“我也可想你们了,姐,我同窗说四季巷那边有家蒸糕好吃,我们去买了带回去吧,你给我的钱我攒着呢。”
“好啊。”林平乐笑着应下,两人一起往四季巷去买吃的,她顺便问问弟弟这几天的生活。
“还不错,挺适应的,就是第一晚有些想家,小武很照顾我,师父对我也好,我每天早晨先去跟着练了武才去学堂呢,姐你看我的胳膊,是不是壮实了。”
“早饭和晚饭我都跟小武一起吃大厨房的饭,中午在学堂吃呢,学堂离先生和同窗也都好,就是启蒙堂的同窗年龄都比我小,不过没事,那我就是最大的,没人敢欺负我。”
一路上林平顺说的没停,他这几天没和阿姐一起生活,想把所有她不知道的事情都分享给她。
林平乐一直笑着听着,心里有些羡慕,学堂和她想象中的差不多呢。
严氏知道今儿闺女去县城会把儿子接回来,早早的做好了他爱吃的菜,就时不时去门口看一眼。
孙婆子看着每次孩子出门,就长在门口的严氏,安慰她,“别急,你们阿乐阿顺两个都是厉害懂事的孩子,这会儿保准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儿行千里母担忧,都一样。
话音刚落,就看到林平顺回来了,他脆声叫道:“娘,我回来了。”
严氏上前抱住他,摸了摸他手脸,捏了捏胳膊腿,见儿子完好无损,才牵起人往屋里走。
林平乐先打开油纸包,拿了一块蒸糕给孙婆子让她尝尝,才进了屋。
“阿顺怎么样,在沈家住的还好吗,那学堂怎么样,先生严厉不严厉,同窗相处的如何,有没有人欺负你。”严氏不迭地问道,长这么大,孩子还是第一次离家,她每天都很担心。
林平顺已经被他姐关心了一番,这会熟练地重复,“都好,住沈家挺适应的,学堂也很好,先生有点严厉但是不在课堂上捣乱他不会责罚人,同窗也都处的不错,没人欺负我。”
严氏看他刚刚说话时神态轻松,知道他在外面过得不错就放下心来。
“这是阿顺买的蒸糕,你们快过来尝尝。”林平乐适时插话。
众人都围到桌子上去吃蒸糕。
“哥哥,真好吃,蒸糕。”
“是呀大哥,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
“是吗,比阿姐给你烤的包子,煮的饭还好吃吗?”
“都好吃,蒸糕好吃,包子好吃,阿姐做的饭也好吃。”
“咱小桃现在也是个小机灵鬼,好吃的话,哥哥下次回来还给你们带。”
孩子们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吃蒸糕说话,严氏看着他们一人吃了一块就收起来了,“马上吃饭了,剩下的明儿再吃,不然吃不下饭。”
孩子们乖巧应下,收拾桌椅拿碗筷准备吃饭。
沈府的饭食也有荤有素但是大锅饭做的味道寡淡,没有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