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滨海市的人口在85年底,更是猛增到400万人,200万本地人,200万的外来人口。
甚至元市长去省里开会,省长隔老远跑过来,拉着元市长的手就说:“老元啊,你看看,怎么带动一下周边贫困的县市啊?”
“哎呀,我的省长大人啊,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以前全市才20万元,现在突然冒出好几亿,同志们都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办了。”
元市长现在财大气粗,可不是之前为了年盈利8万元的海鲜市场,和徐立横掀桌子的元市长了。
全市赚钱的企业多了,税收也就多了。滨海市是省内第一个月财税盈余破亿的市。
当时沿海城市中,一些思想开放,敢于制度创新的城市,真可以说暴富,从几十万到上亿,可能仅仅1-2个月的时间。
市内开工厂的,跑贸易的,百万富翁都上千人了,家产10万以上的人更是多达数万人之众。
还有几个厂接到了服装和运动鞋国际大牌的代工订单,一举跃升为百万富翁。
毕竟韩春雷赚的这块运费,虽然对于钢铁煤炭粮食这些最基础的产业来说,是占的大头。
但是对于滨海市新兴的,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家用电脑等等行业来说,运费可能仅仅占产品货值的5%都不到。
也就是韩春雷的营收每增加1块钱,可以带动当地至少增收20元。
而且港口码头的兴建,可不只是给兴华实业自己的船服务,很多船只也靠港招揽业务。这里逐渐的繁忙了起来。
当初张北鸣开户的那个银行的支行行长,仅仅一个月,就被评为银行系统,全国劳动模范。要调他去省行当行长,他不去。调他去总行当领导,他也不去。
这位行长满含热泪的婉拒道:“我爱滨海市,我虽然没出生在滨海市,但是我愿意为滨海市的繁荣奋斗终生,我愿意老死在滨海市。”
假如他去省行当行长,月薪能拿171元,总行当领导,能拿251元,滨海市呆着不动,按照当时银行体系的奖励机制,他在滨海市尤其作为兴华实业的开户行,每月上亿的资金往来,他可以获得的个人奖金基本达到上万元。
当时的购买力,基本和现在的是1比100,也就是他已经基本实现了等同于现在的百万薪酬。而且这百万薪酬,还不是年薪,是月薪!
这位行长直接在韩春雷他们的兴华实业的办公楼,楼下租房开营业部。被戏称为“兴华分行!”
他自己也不去支行行长的办公室,就呆在这兴华分行,亲自帮韩春雷张北鸣他们处理往来的资金业务。
省行行长还经常打电话:“哎呀,4号行长啊,省里搞建设资金不足啦,想从你这里拆借一点,你看方便不方便啊?”
4号行长回复:“可以啊,没有问题,拆借利率多少啊?”(没在银行工作过的小伙伴可以查询“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还是说回我们的主角韩春雷,第2个月总计营收1,05亿,毛利5000万元,他干嘛了?(祥瑞号这月跑了3趟,每趟营收3500万,其中1700万的毛利。)
首先是买地!
海鲜市场周围也购买大量土地,将之前的3小片海鲜市场连成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
滨海市有钱人多了,海鲜的消费,指数级暴增。
码头周围临近的海湾,也买下来,用韩春雷的话说:“才1条大船,这刚哪到哪啊?”
私下里韩春雷曾经和张北鸣说过:“吉田株式会社有多少船在全球跑,我就要有多少船跑全球!彼可取而代之!”
韩春雷记得,在他作为地产大亨的人生里,这一带的海滩也是他买下来了,当时建设什么海景房。
不过购买的海景房的人会发现,他们购买之后,看见的不是海景,而是一个大工地。填海造地的巨大工地。
那一世,韩春雷基本是卖一批海景房,就填海,硬生生的将海岸线向前填出30公里去。
第一批买海景房的住户,哪还看的见海啊?
就算今年您的房子还看的见海滩呢,明年您已经只能看见无数高楼之间隔断的海岸线了,后年,您连这也看不见了。
不过等地产泡沫破裂之后,这里的房子没人买了。
本来以居住而言,海边就不好,湿气重,对老人小孩的身体健康都不利,只是疯狂的年代,人们觉得有一个卖点就大过其他一切。
每个人都觉得只要先买下来,后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