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这个时候,内阁已经下值了,国事辛劳,诸公也不易。”
裘世安站在一旁低声道:“圣人,诸位阁臣还在等着召见呢。”
承辉帝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别见了,身体要紧,只是没明说。
“内务府的人员,交给李亨处置,你去传话,朕就不见他们了。”承辉帝其实想亲自处置,奈何提笔的力气都没有。
裘世安立刻出去传话,同时要求密卫,全部动起来,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立刻上报。
因为皇帝还是清醒的,所以裘世安也太过分紧张,只是回来之后请示了一句:“圣人,要不要让贾不器辛苦一下,坐镇神机镇?”
这个真不是裘世安乱说话,实在是他太了解皇帝了,知道这个时候,贾琏就一定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是稳住京城的定海神针。
“小题大做,朕还清醒着呢。”此前还稍稍心有不安的承辉帝,被提醒了一句之后,立刻踏实了很多,语调也顺畅了。
贾琏是晚上才接到的消息,夏刚派人悄悄通报。
事情是午后发生的,现在才传来,实在不能算快了。
可见,夏守忠生病卧床后,实力大不如前了。
太监群体就是这么现实,夏守忠离开了核心岗位后,后续的继任者虽然是他推荐的,但也就那么回事。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不过如此。
发生这种事情,贾琏倒是不慌不忙的,跟王熙凤和黛玉交代一番后,悄悄的出了门,连夜去了城南。
为何去城南呢,这里地面上都是贾琏的人,但凡有点事情,他能抄近道直奔神机镇驻地。
只要人在军中,手握神机阵,他就不怕任何人作妖。?k¢a/n/s+h.u!w^a?.·c¢o′m?至于老婆孩子,贾琏没事,她们就一定没事。
过崇文门时,一切太平,至城南,贾琏立刻把倪二叫来,让他派人盯紧了城内各处城门,看看有无动静。
说到打探消息,传递消息,还要看这些地头蛇。
其实此前的事情也怪不得倪二,无非是他选择了保守的策略。当时贾琏不在京中,李元一手顺天府,一手五城兵马司,李元放权放的厉害,京城地面上权利格局发生变化,很多事情不是倪二能逞强的。贾琏惩罚他,真实用意是他有事情不及时通报。
这一夜太平无事,没怎么睡的贾琏才安心睡下。次日、后日,继续一切正常后,贾琏才悄悄离开城南。
这次的事情,说是虚惊一场,倒也不能算,算是一次演戏吧。发生要紧事情后,能不能及时的传递信息,能不能规划好路线等等。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团队陪着贾琏一起,领头的是副官范平,团队的成员都是贾琏的所谓帐下参赞,也就是参谋。
除了参谋之外,还有一支脱胎于贾府家将的精锐武装,人数不多,就一百人,分散在城南各处,得到消息后,随时待命,随时出发,护送贾琏前往军营是他们的使命。这些人都是贾琏一点一点安插下去的,负责人是绝对可靠的柱子。
三日之后,皇帝病情好转,贾琏也获许了云南之事的处置详情,官员就地由巡视御史处置,内务府的人,则押送进京,由李亨处置。
闻讯之后,贾琏正好和黛玉、宝钗一块闲聊,忍不住吐槽一句:“就怕这些内务府的官员,半路上遇见个天灾啊马匪的。”
贾琏还真不是有预感,就是单纯的吐槽。后续的一语成谶,那是真的意外。 黛玉嫁过来后很是低调,日常除了去贾母跟前,就是在自己的屋里待着。宝钗和黛玉关系很好,两人经常走动,几乎白天都在一起。
进位贵妾之后,宝钗就不是王熙凤能随意拿捏的了,已经属于有资格分家产的人了。与黛玉拉近关系,两人的力量足以撼动王熙凤,可见,宝钗也是个斗争的高手。
黛玉和宝钗,对于朝廷里的事情比较有兴趣,贾琏陪着她们时,倒是经常提一些朝局的事情,算是能深入交流。
读史书颇多的黛玉,对此事的评价是:“以陛下对琏哥的信任,没有让琏哥坐镇军营,说明陛下的身体问题不大。”
对此,贾琏深以为然,当初的举动,也不过是防患于未然。
贾琏这个假期还有一年,进入三月,见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便动了携妻小出游的念头。
不料他刚告诉王熙凤和黛玉、宝钗,六百里加急的快马进京,说是云南铜矿矿监等二十余人,押送进京途中,遇上了山洪,全都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