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陛下,他之才能,非臣能比,也不是一般人能比。过一会儿,他讲完课,陛下就知道了!”
赵乾云没有想到曾公亮把自己推的这样高,这是要摔死的!急忙说道:“曾枢密使,你我近日无仇,远日无怨,捧杀也不是这样捧杀的吧!”
他转头对赵祯委屈的说道:“皇帝陛下,这百亩田地也太危险了,小子不要了,能放我回家吗?我好好读书,不胡说八道了。”
赵乾云的小儿做相,惹恼了一直没有说话的胡瑷。他斥责赵乾云道:“儒家子弟岂可如此忤逆尊长,信口胡言?”
曾公亮笑道:“胡公,此事还在我,我总把他当一干老臣对待,却忘记,他不过是一个12岁的孩子,却有捧杀之嫌!
你也有错,估计你也把他当一个重臣了,忘记了他的年龄!”
胡瑷听了曾公亮的话,也尴尬的说道:“是啊,老是把他的年龄忘记了!”
“谁又把自己的一把年纪忘记了?和一个孩子计较?”庞籍的传来!
庞籍来到赵祯前面行礼:“见过陛下!”
赵祯说道:“免礼!”
他转头对曾公亮说道:“人都来了,我们开始吧!”
曾公亮对赵乾云说道:“开始讲吧,在太学里怎么讲,你就怎么讲!”
赵乾云摇头说道:“这事情,还是您或者老师讲才有份量!”
曾公亮看看胡瑷说道:“苍梧伯说的有理,这事情事关太学,就由你讲吧!”
胡瑷想想也是,于是把赵乾云在太学说的事情,又重新说了一遍,特别是把占城稻的事情强调了一遍,以示事情的重要性!
赵祯沉吟一下问赵乾云:“这是你的提议?”
赵乾云:“是的皇帝陛下!”
赵祯疑惑的问道:“你确定太学研究这些东西,能让朝廷受惠?”
赵乾云知道这千百年来,各朝的皇帝并不是不重视科技,相反,所有的皇帝都重视。
不过悲催的是,掌握基层百姓的是各种大门阀,大地主。他们为自己家族的利益,把各种技术视为自己的禁脔,只会在自己的领地内秘密推广。
偶尔大门阀,大地主需要名声了,才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献给朝廷换取名声之类的东西。
大宋朝从汉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大门阀的集权政权,所以科技方面曾爆发式出现,印刷术,航海术,冶金技术等等都得到长足发展。
但这时候科技大发展,国家层面虽然重视农业,但根本就无从下手!这时候赵乾云跑出来说,太学可以担纲研究,能不让赵祯疑惑?
赵乾云听到赵祯的疑问,当然知道这皇帝的想法,怕钱砸进去太多,而朝廷拿到的太少太少。
他想想说道:“当然,不过有些行业得要官营,有些行业需要官营,这样才能维持。”
赵乾云说完,立刻就后悔了,自己这张嘴为什么这样欠,这一天天的,潼关这样,到了太学这样,到了皇宫还是这样!
赵祯正为钱愁,听到赵乾云说到官营,说明这来钱的门路,于是笑道:“官营?说说太学弄出什么东西可以官营?”
赵乾云听到赵祯的话,想到后世大部分重工业,民生的东西都是国营。但这蹩脚的大宋朝,工业基本是零蛋,基础建设也是零蛋,除了盐铁什么东西能官营?
他知道,如果朝廷能往太学注入资金,这能官营的物品就多了。不过,这些东西,能和自己有多少关系?
赵乾云于是拒绝道:“陛下,这事情不该问我,而是问诸位大臣和太学。”
赵祯听到赵乾云的话,立刻笑起来:“哈哈,你们看看,小小年纪就学的如此油滑!日后该是副什么德行?”
赵乾云心中嘟囔道:“两三年后就离开大宋,四海漂泊,什么德行关你什么事?”
胡瑷立刻上前替赵乾云解释道:“回陛下,此事的确不能问他,该问诸位大臣,至于我太学只能给一些建议。”
庞籍已经感觉到这事情重大,对赵乾云说道:“苍梧伯!你先回去吧!”
赵祯立刻明白庞籍的意思,于是对身后的陈琳说道:“你亲自送他出宫!不要再出现前几天的乱子。
至于那个在他家养伤的小宦官,不能用就放到皇陵吧,在人家里养病这算什么!”
赵乾云听到赵祯要把艾义弄回去,他想阻止,但他知道,宦官这东西属于皇权的核心之一,是走是留根本就由不得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