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工业革命中的大宋 > 第212章舅舅

第212章舅舅

赵乾云听明白了,这些叛军都是山上的部族,一直就缺少铁器,铁器对这些部族来说,是第一要抢的物件,所以所有的铁器,包括农具都是抢劫之物。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从百姓,农民的角度,或者从朝廷的角度,生产钢铁,造农具,工具是第一要务。

要不然,会影响春播,进而影响收成。收成不好,百姓定然会忍饥挨饿!

但这些近乎于赤贫的百姓,拿什么买自己的农具?

送给他们?自己是有善心,但不是圣母,钱少赚,他能接受,但连本都要蚀掉他做不出来。

这是因为他见识前世国家扶贫,只给钱财,只能养出伸手要好处的懒汉。所以,扶贫,扶的不是物资,而是精神!

贷款给百姓买农具?这样自己要创建银行!

这些百姓收获了之后,用什么偿还?钱么?农民们会在偿还贷款之前,大规模出售粮食!

为防止谷贱伤农,自己要不要平价收粮?要不要弄粮仓?粮食要不要加工?

他摇摇头,意识到自己做的太过了!事情做到放贷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就算了。

老汉见赵乾云紧皱眉头,以为自己说错了,连忙跪地求饶:“小官人,小老儿说错话了,还请小官人恕罪!还请小官人恕罪!”

后面一家老小都跪下磕头!

赵乾云回神,苦笑一下,扶起老汉说道:“老丈并无差错,为何要跪啊!都起来,都起来!”

老汉颤颤巍巍的站起来。

赵乾云问道:“前面是李家村?”

老汉点头说道:“是啊!”

赵乾云又问道:“李立根,李立树,李立林,三兄弟他们还在吗?”

老汉:“在都在,他们在那个山坡后种地!”

赵乾云拱拱手说道:“多谢!”

他回头对关延裕说道:“留下十斤压缩饼干,告诉他们怎么吃!”

说完就朝老汉指方向走去。

翻过山坡,看到梯田中央有十七个人在翻地,里面有40多岁头发花白的汉子,也有年纪十二三岁的孩子,当然也有岁数不一的妇女。

他们也和老汉一样,也是用竹子翻水田。只不过,老汉是用一根竹子翻地,而他们是把竹子并排编在一起,做成锹的模样。

男人用脚踩,女人则用绑在竹排底部的绳子拉动竹锹,这样翻动土地的时候,会快很多,也省力很多。

赵乾云从坡顶的田埂走到这田块的背高坎,居高临下的问道:“哪位是李立根?哪位李立树?哪位李立林?”

李立林抬头看到赵乾云,吃了一惊,自己好像没有得罪人啊,问道:“某是李立林,不知道小官人找我们等有何事?”

赵乾云见面前这40多岁老汉就是李立根:“我母亲李氏,一十三年前为我父赵秋生在浔江(西江)所救,便嫁与我父!我父几日前告诉我,我便来寻亲!”

李立根哽咽的问道:“我妹妹她还活着?”

赵乾云叹了口气说道:“娘亲在半年前故去了,她不让父亲来认亲,现在她走了,我父亲来让我认亲!”

李立根追问道:“我妹妹她是怎么故去的?”

赵乾云:“娘亲她……死于意外!”

赵乾云不知道怎么说,这中间太多的关节,不能明说!

李立林:“死了也好,飞黄腾达了,把兄弟忘得干干净净,自己享福,这样妹妹不要也罢!”

李立根喝道:“三弟,你胡说什么?”

赵乾云听了李立林的话也生气,知道李立林误会了,而且这世界不是后世那个亲戚观念很淡的社会,这是一个以家族为价值的社会。

更何况,这是娘亲舅大这词不是说说的,不可能为为一两句话翻脸的。

他解释道:“三位舅舅你们误会了,我家发达也是我母亲故去之后,她一直都在过苦日子,没有过过一日好日子。

确切的说,在我发迹之前,我家的日子也是有上顿没下顿。”

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问道:“你怎么发达的?半年前,不是侬贼叛乱打来的时候吗?”

赵乾云解释道:“是的,就是那时候,因为我从广州回来,发现母亲,弟弟,妹妹,还有村里的叔伯们都死了,所以我一怒之下,杀了梧州城几百叛军。

朝廷见我立大功赐我苍梧伯的官爵!也因为这样,我父亲才敢把三位舅舅的事情,告诉我!”

问的年轻人吃了一惊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