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月泠抱着陶栎辰的书篓,深深的把头藏在书篓后面,随陶栎辰走向了小门。
小门有一个家仆把守,“少爷,你怎么来这里了。”小门一般是送菜的来,或者送恭桶出去,所以很疑惑。
“申伯,我赶着去何公子家与他探讨问题,烦请开下门。”何府公子和陶栎辰都是同一个书院的学生。
申伯看了眼抱着书篓的陶月泠,陶府从小门出去确实更为省时“稍等,少爷。”
陶月泠暗自松了一口气,总算能混出去了,自己要是单独出去,免不了一群家仆跟着,那她就去不了边关了。
近几年来,敌国频频来犯,陆之昂在边关一呆就是好几月余,回来也是受召进京,没几天又出征了,陶月泠心中微动,所以她准备去边关陪着陆之昂。
申伯从怀中掏出钥匙,走向灰黑色的小门,打开了门。
“麻烦了申伯。”
小门出去是一个长着微少青苔的小巷,路上只有马车压过的痕迹。
陶月泠选择在这里出来也是因为这里鲜少有人路过,除了凌晨送菜的马车和傍晚倒恭桶的仆人。
“辰弟弟”陶月泠把怀中的书篓放在陶栎辰怀里,“我不在这段时日,小莲就交给你了。”
自己这一去怕是短期内不会回来了,辰弟弟有祖母撑腰,护好小莲不被爹爹责怪是没什么问题的。
陶月泠没等陶栎辰回答放心的冲自家阿弟挥挥手走了。
穿出青石巷子,七绕八拐的来到一处院落,轻轻叩了叩门。
‘吱嘎’漆黄色的小门从里面打开了来“陶小姐?”
“赵叔,我想去边关。”陶月泠凑在面前男子的耳边低语。
赵叔是陶月泠和陆之昂几年从地痞手下救的一个逃荒的难民,后面陆之昂去边关行军打仗了,赵叔也作为军厨随行了。
“这怎么能行,边关危险,伤着您了可怎么得了!”赵叔惊呼出声。
“赵叔!”陶月泠不悦的盯着他,目光沉沉的。
“不行不行!”
“我就要!赵叔你只用偷偷带我过去就好,不会连累你的!”陶月泠从小娇惯长大,何况自己也是他的恩人,心中难免的不高兴。
赵叔看陶月泠沉了脸色,忙解释“不是怕连累!陶小姐,太危险了!”
“赵叔~赵叔~赵叔…”硬的不行只能来软的了“好不好嘛,拜托拜托了~”赵叔在陶月泠心中也是如父亲那样的长辈。
受不了陶月泠的碎碎念“你!”
“赵叔~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唉!”赵叔深深的叹了口气,无奈道“进来吧。”
陶月泠侧身挤进了院门,几个小厮正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自己手里的活计。
赵叔将陶月泠领在一小厮面前“:小李,这位是陶小姐,你妥善安置一下。”
“唉,好好好,马上”小厮把手中的一大摞干草放在车扳上,露出一张黑黑的小脸,头上还沾夹着一些干草碎。
小李伸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师傅,咋安置陶小姐啊?”
“帮我藏在干草垛里就好了。”陶月泠知道赵叔带自己来喂马的干草这里,要方便藏人一些。
“这…”小李呆愣住了,藏人在这里干嘛?
他们跟着陆副将回京,奉命在这里把物资装上马车,师傅让自己把人藏这里?他不懂,这不得被砍头吗?!
(京中一般称陆之昂:陆小将军;军中称:陆副将。)
“小李,陶小姐是我的恩人,你只管听她的便是,出了事我担着。”
“陶小姐,小李是个老实的孩子,心眼好,你有需求跟他提就行。”
“快出发了,我得去检查一下他们装车的进度,你们抓紧。”
赵叔看了看天估摸了一下时辰,对着两人略微有些着急的说,他们这一行在京中不能耽误太多时间。
边关战事吃紧,物资匮乏,陆之昂回京向皇上禀告战况,出来了他们就要出发了。
“好,师傅。”
“嗯!赵叔。”
“陶小姐,来这边。”告别了赵叔,小李将陶月泠领到了一个杂物房。
“吱嘎~”小李将门推开“咳咳咳,咳咳咳,灰有点多。”
“咳咳,没事。”陶月泠伸手挥了挥鼻子旁的灰。
“这个!”小李指着一个灰色的大木箱,“太久没用了”
两人一起把箱子抬着丢到了车扳上面“灰